

区卫计委:织好服务保障网 筑牢健康惠民之基
2018年,全区卫生计生工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年初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加强宣传倡导,坚持依法行政,实施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全区卫生计生工作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加强基础建设
医疗服务环境不断改善
大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市二人医开发区医院主体封顶,运粮卫生院门诊病房楼投入使用,溱潼人民医院北立面改造工程竣工验收,白米卫生院业务用房完成升级改造,张甸中心卫生院内科病房楼正办理土地调整规划手续。
加大设备投入扶持力度。先后为姜堰中医院、急诊急救中心、运粮卫生院等多家单位争取省扶持设备700万元,配备救护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R、经颅磁刺激仪等专业医疗设备。
拓展信息平台功能。推进银医通建设,会同姜堰农商行、泰州市民卡公司和创业软件公司,对银医通系统进行调试。完善HIS系统功能,在镇卫生院支持银联刷卡及微信和支付宝扫码收费,双向转诊系统上线运行。
着力公卫服务
卫生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基本公卫服务内涵不断丰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65元,服务项目扩大到14类55项。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提升项目可及性,签约居民28.5万人,签约率38.95%,重点人群签约率75.80%,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做到应签尽签。
疾病防控工作有效开展。全年传染病年总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认真做好血吸虫、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慢性病防控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高血压病人、糖尿病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进一步提升。
监督执法和行政许可工作有序开展。全年监督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04家,受理行政许可事项1246件,按期办结率100%,未发生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
妇幼健康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免费产前筛查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分别为97.44%、98.66%,爱婴医院复核评估率100%,10家单位建成泰州市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
卫生应急和爱国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开放姜堰区急救体验馆,提高全民自救互救能力。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通过暗访考核,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1806户,13家省级卫生村、5家省级健康村通过市级、省级考核验收。
聚焦改革创新
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制定出台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章程,研讨区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推动公立医院管委会实质运作。市二人医接受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评审验收。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督促政府办二、三级医院制定常见多发病收治目录,并主动控制收治服务比例。制定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科室建设和人员培养规划,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社区医院,港口卫生院创成省示范乡镇卫生院,15家村卫生室创成省示范村卫生室。
推动医联体融合发展。制定医联体章程,加强医联体管理组织建设,健全医联体绩效考核管理体系。落实各级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定位要求,完善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督促医联体成员单位健全医护药技质控组织,统一质控标准。
强化能力建设
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严格规范医疗服务管理。加强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等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切实加强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医联体核心单位作用,强化诊疗环节质量控制,加强基层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开展医疗机构规范执业、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药事管理等督查活动。
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全区80%卫生院中医馆建设达到国家标准,提供六类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50%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会办中医医疗、康复、预防保健机构能够规范开展两类4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强化慢性病中医药健康管理,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达到65%。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验收。
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公开招聘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和卫生高层次人才48名,通过简易程序录用3名农村紧缺卫生专业人员。签约20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组织选拔申报“双创博士计划”项目、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7名、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候选人1名、市特项专家2名、区优秀科技工作者2名,遴选省优秀基层骨干人才29名。
不断优化计生服务。全面兑现各项计划生育扶助政策,深入开展“雨后阳光”援助行动,在四家二级以上医院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开设就医“绿色通道”。创成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示范区。
不断提升服务中心能力。完成各类重大活动、重要赛事医疗保障和卫生应急救援工作。完成文明城市创建、房屋征收搬迁思想包保、大走访大落实、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等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与新希圆公司达成血液净化中心项目协议,与上海健康医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市二人医与扬州大学医学院签约科研项目,姜堰中医院与台湾恒安照护集团合作实施沈高医养中心项目,目前正有序推进。
2019年,区卫计委将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卫生计生服务。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着力补齐短板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让群众对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有更多获得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聚焦难点 深化改革
努力在创新发展上有新突破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以“深化医改”为主线,进一步明晰“大卫生大健康”的新定位新目标,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坚持“三医联动”,推动医保付费方式制度改革,加强公立医院大额资金监管。
务实推进医联体融合发展。试点专科联盟模式,深化市二人医与娄庄、蒋垛卫生院,姜堰中医院与沈高卫生院等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全面推进“互联网+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互联互通信息平台,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完善远程会诊网络,提升预约诊疗率、远程会诊率,优化双向转诊流程,加速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科学就医新秩序,逐步实现“首诊在基层,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的目标。
聚焦堵点 完善体系
努力在事业发展上有新作为
实施“强龙头”策略。市二人医要持续巩固三乙创建成果,加快五大中心建设进程,以新理念新思路促进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姜堰中医院要继续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启动三级甲等中医院创建工作。两家公立医院要实施体检中心提档升级工程,细化分类制定食物中毒、突发车祸、爆炸等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体系。其他区直单位要围绕自身职能和专业特点,思考谋划如何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和监管督导本领,在做深、做细、做实、做优上做文章。
实施“强基层”策略。各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要进一步提高服务的可及性。溱潼人民医院要持续巩固二乙创建成果,做好提档升级准备。张甸中心卫生院要争创二级综合医院,着力打造姜堰西南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蒋垛中心卫生院要努力建设为姜堰东南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拓宽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空间,改进提升城南、罗塘、城北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
实施“强机关”策略。委机关各科室要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分解细化工作责任,认真组织开展集中整治,坚决杜绝执行上不积极、不坚决、不到位与服务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聚焦基点 提升能级
努力在人才技术上有新提升
加大人才招引培养力度。坚持人才强卫战略,精心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加大农村医学生订单定向培养力度,不断加快人才梯队建设,营造“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善待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努力打造一支能满足广大群众需求、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卫计人才队伍。
快速推进“三名”特色建设。加快“名医、名科、名院”特色建设。市二人医要加快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姜堰中医院要充分发挥“治未病”作用,各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培育各具特色的名医名科。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采取专科联盟科室协作方式,努力打造专科专病特色科室。所有医疗机构要着力做精做深学科建设,通过3-5年的努力创成一批名院、建成一批名科、引进培养一批名医,在保证本区域内患者就诊需求的同时吸引周边患者。
继续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坚持“2+2”产业导向,全力打造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围绕特色医疗、康复疗养、休闲养生、健康旅游等主题,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和“放、管、服”改革要求,招引优质产业项目,引入高端特色医疗、社会资本,促进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加大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聚焦落点 强化服务
努力在造福民生上有新成效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聘请专业机构调研论证、科学制定《姜堰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9-2035)》,优化医疗卫生和配套服务资源配置。继续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完善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启动高新区医院选址规划,推动妇幼保健院建设,升级改造市二人医ICU及感染科、区精神病院、淤溪卫生院,新建张甸中心卫生院、娄庄卫生院新病房楼,启动顾高中心卫生院、沈高卫生院整体搬迁。大力推进沈高医养中心项目、新希圆血液净化中心项目。
坚持预防医疗康复并进。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大力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巩固“改厕”工作成果,有序推进省级“卫生村”“健康村”创建,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加强慢性病、传染病防控,积极开展妇幼健康服务,提升“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人均期望寿命”考核排名。推进母婴设施建设工作,开展医养融合发展,推进有条件的非建制镇卫生院向医养结合护理型医院转变。
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扎实开展“改进服务、规范管理”专项行动、医疗行风整治专项行动和巡察巡查整改落实工作,从服务环境、满意度、廉洁廉政等多方面入手,严肃查处违规违法执业行为、违反医疗管理制度行为、违反“九不准”行为等,严防职务犯罪,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健全“三合理”控费机制,促进医疗机构功能布局更加合理,服务态度显著改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配套措施加快改善,收费行为严格规范,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