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公安局打造姜堰版“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今年以来,区公安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姜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目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要求,以“四项举措”扎实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
强化矛盾化解,搭建“4+N”联调机制。该局在现有公调对接基础上,依托多部门紧密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了以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4所为主,吸纳其他政府机关部门、团体组织等参与的“4+N”联调工作新机制。通过优化完善人员构成、职责分工、会商议事、业务培训等制度,对各类矛盾纠纷分层级进行多元调处化解。家庭邻里之间引发的矛盾纠纷不出村、必要时社区民警参与,尽量在村、社区网格中心内实现调解;村、社区网格框架内调解不了的,由民警形成基础材料后,填写矛盾纠纷移送单,交派出所驻所调解室,由专、兼职调解员进行进一步调解;复杂矛盾一时无法调解的,启动“4+N”联调机制,由派出所通知其他三所、吸纳邀请相关部门参与,迅速进入新的调解模式。通过多元化解模式的迅速无缝对接,让矛盾纠纷随时有人进行调处化解,避免久拖不决、蔓延扩大。矛盾纠纷“4+N”联调机制推行以来,已成功调处重大复杂矛盾纠纷6起,涉及赔偿金额16余万元,一些久拖不决的矛盾纠纷得到解决,有效遏制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强化警网融合,打造网格中心警务室。以加强公安管控要素嵌入、平台关联应用为突破,建立社区警务与社会治理网格化融合机制,推动实现资源共享、力量统筹、治理联动,着力把社区网格打造成采集信息、发现风险的第一感知触角,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前沿阵地,便民利民、解决问题的第一服务窗口,群众自治、多元参与的第一共治平台。最大限度发挥社区网格效能,物建一批信息灵、敏锐性强、政治觉悟高、社会经验丰富的社区网格长、网格员队伍,进驻网格中心警务室与社区民警结成工作小分队,取长补短,全面提高社区治理综合能力,成为集邻里情报搜集员、矛盾化解知心人、群众工作宣传队于一体的新型社区治理力量,社区警务人力资源配置得到极大补充和优化。目前该局已建成城中派出所第一警务区网格中心警务室,城南派出所振宇社区、张甸派出所葛庄村、梁徐派出所王石社区等一批网格中心警务室正在迅速建设中。
强化智慧警务,推进综合指挥室建设。加快勤务指挥室提档升级和改造,进一步完善派出所勤务指挥室“神经中枢”和“赋能站点”作用,利用数据情报资源和专业指挥手段,贯通上下数据情报通道,把勤务指挥室建设成为融合接处警指挥、应急处突、打击违法犯罪、行政管理服务等多项功能、以大数据为牵引、以智能化为依托的综合指挥室,全时段、全领域实时处置辖区社情警情、案事件、基础数据,组织指挥警务行动,着力建立统一调度、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动态化实战型勤务指挥新机制。目前全区各派出所规范化综合指挥室基本建成,少数派出所已实现“公安部云搜、警网通、人脸识别、彩虹平台、智慧物联平台”等综合指挥室系统的深度应用。今年以来,通过情报研判预警和协助联动处置群体性事件28起,通过综合研判上报图侦线索105条,发布抓捕指令28个,破获案件55起,刑拘53人,逮捕18人,打掉犯罪团伙6个。
强化便民利民,推行“一站式”服务。深入推进“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便民措施,全方位全天候为辖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积极探索建设“互联网公安局”,将网上公安服务延伸到报警报案、安全防范、事故处理、执法办案等领域,归并行政许可事项26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事项37项。在全区公安机关建立了服务企业公安专员制度,部门负责人、各派出所长、社区民警等一一挂钩联系服务企业,为企业办事办证、紧急求助提供“绿色通道”,主动上门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并在重点企业及民营企业较集中的地区设立警务室或警企联系点,常态化开展巡逻防范,选派民警担任企业安全防范“指导员”,有力提升了企业安全防范能力水平。在街面警务服务站设置居民身份证、居住证、出入境签注等自助服务“一体机”,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各派出所户籍窗口推行错时上班,周六正常上班、周日预约服务,并针对性地推出面向辖区年迈、残疾等特殊群众身份证上门拍照办理、送证上门等服务。城区派出所还在接待大厅新增了视频查询岗和引导服务岗,为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提供视频录像查询调取,各项业务办理咨询、所内引导服务等便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