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姜堰:志愿服务慰英烈 远程祭扫寄哀思
清明节到来之际,江苏泰州姜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前往姜堰烈士陵园开展志愿服务,通过网上远程祭扫的方式寄托哀思,用实际行动倡导新风、缅怀先烈。


3月31日上午,志愿者们穿着统一的志愿服务红背心,拿着抹布、扫把、铁锹等劳动工具,有的忙着擦拭烈士纪念碑上的灰尘,有的认真清理花圃里的杂草,有的仔细打扫路边的落叶。
姜堰区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是泰州市首批省级爱国主义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园内现存有为我国解放和建设事业献身的烈士档案1994名、烈士照片106幅,遗物、手迹、碑刻等资料200多件,每年大约有近4万人来此祭扫革命先烈。今年清明节,因为疫情的原因,姜堰区烈士陵园应退役军人事务部的统一要求,暂停接待集体性的祭扫活动。
在姜堰区烈士陵园,树立着8块烈士墓碑。其中就包含了“苏中女杰”高凤英烈士之墓。高凤英是与刘胡兰齐名的巾帼英雄,牺牲时年仅22岁。尽管她没有子女后代,但有一位当年的战友却从未忘记过她,每年都来祭扫。在高凤英烈士墓前,姜堰区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军拨通了高凤英的战友道生老人的视频电话。
“翟老,清明节马上到了,我想跟您商量个事。今年情况特殊,我建议您老人家就不要再从上海赶回来给高凤英烈士扫墓了。我特地准备了鲜花,马上我就通过视频代替您老人家给高凤英烈士扫墓,您看行不行?”
“太感谢你啦,王主任!前天我还在家里跟子女商量,今年怎么办。想不到你考虑得这么周到,那就麻烦你啦!”
“翟老你放心,明年欢迎您回来!”
“好,一言为定!”
据王正军介绍,翟老今年已经88岁高龄了,他曾经在1944年到1947年期间跟高凤英并肩战斗过,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解放后,他奉命调去上海工作,并定居上海。最近这七八年,每年清明节他都会带着子女从上海赶回来,给他的老战友高凤英扫墓。今年考虑到疫情的因素,姜堰区烈士陵园推出了远程祭扫的服务。目前家属在外地的烈士大约有20多名,陵园管理处正逐一联系他们,建议他们也采用这种办法来扫墓。

当下已进入防控疫情反弹的关键阶段,远程祭扫、网上扫墓等祭扫方式既文明又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值得大力推广。姜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黄权旺说,3月中旬,该局就及时转发了退役军人事务部的相关通知精神,倡导鼓励开展网上祭扫。目前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户网站以及中华英烈网同步开通了《致敬 2020清明祭英烈专栏》,姜堰本地融媒体中心也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借助新媒体平台陆续推出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