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姜堰:强化法治思维,打造阳光高效审批服务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姜堰区行政审批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依法治国重要理念,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致力行政审批简环节、优流程、强服务、提效能,打造阳光高效审批服务,助力营造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
打造政务公开升级版

紧抓“规范”“效能”两个关键词,在全面公开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申报材料等要素信息基础上,主动晒出“五张清单”:
全省率先推行“服务不打烊”,高频政务事项开通双休值班服务,全部事项实行中午预约服务,变“时间平行不相交”为服务群众不间断;
公布首批“马上办”事项83件,“容缺办”事项46件,涉企审批“承诺制”事项18个,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梳理100项与企业群众创业创新密切关联事项,系统编制“一件事”清单,有效促成“一件事一次办”。
设置“五张清单”政务公开体验区,全天候接受群众监督,倒逼窗口服务提质。创新做法被《学习强国》《新华日报》等媒体报道,获评我区改革创新一等奖。
创出审批改革实着子
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打破前置、并联审批”为核心,创新推出投资项目“虚拟审批”模式,为31个投资项目累计节约713个工作日,共享(压缩)材料1054件。先后赴浙江、广东、海南等地考察调研“放管服”经验成效,结合姜堰实际研究实施多证合一、多图联审、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区域评估等一揽子改革,制定相关配套方案和政策性文件,将创新实践固化为制度成果,有效帮助减轻企业负担,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营造服务项目好环境

聚焦项目建设,打造团队式、定制化服务。
开设企业开办和项目审批两个专区,力促“最多跑一次”。上线“企业全链通平台”,取消名称预先核准环节,立项备案最快8分钟办成,施工许可大并联、市政管线同步办,企业获得感不断提升。
推行不见面审批,强化平台办理节点留痕,切实减少审批主观人为因素,有效降低廉政风险。疫情期间在全市率先实施“不见面”开标,成功为11个绿化市政类项目不见面开标,合同总价超5000万元。开设工业集中区服务专窗,畅通帮办、代办、联办工作机制,当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店小二”。
建立规范服务硬保障

紧抓机构改革机遇,推动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落实“一枚公章管审批”。扎实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对接17个部门170多项权力事项进驻运行。
召开作风效能警示大会,强化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制度。
组建政务服务“找茬团”,邀请第三方机构开展政务服务工作监测评价,主动查找问题、补齐短板。
开展金牌窗口、服务明星、优秀服务案例评选活动,既依法行政,又高效服务。整体迁入12345平台,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办理满意度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