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堰:致力河湖清如许,匠心勾勒幸福画

姜堰傍水而生、依水而兴、因水而美,是一座三水汇聚的城市,因北宋年间姜氏父子率众筑堰御水而得名。姜堰名于治水,姜堰专于治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姜堰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致力以大国工匠的坚持与操守,聚力河湖治理攻坚,不断擦亮生态底色,精细勾勒出一幅幅多彩灵动的幸福水美画卷。

精于工——铁腕整治严管控。抓住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263”专项整治等契机,“铁手腕”整治水域环境,全面掀起河湖专项整治、生态河湖系统建设、“清洁河湖九大行动”,共整改市交“两违”问题175处、“三乱”“四乱”问题1996件,取缔渔网渔簖1233处,清理吊蚌养殖921亩,清除扒翻种植189.9万平方米。今年姜堰将在前期整治成效的基础上,着力巩固和深化区级以上河湖“两违”整治成果,向镇级河道、村级样板河道拓展延伸,逐步实现“两违”整治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出台了2020年度镇村级河道“两违”专项整治方案,深入摸排、分类登记“两违”问题,形成问题清单,逐一落实责任,明确整治标准、具体措施和进度安排,确保年内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同时对去年河湖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全面组织“回头看”,加强常态化巡查监管,严防问题反弹回潮,确保水域空间严格管控到位。

匠于心——溯源清流护生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姜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保水质作为河长制工作的核心,做到控源截污、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大手笔谋划、高起点规划,接续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即抓好“点”,着重做好点源口治理的“查、测、溯、治”工作,落实综合整治措施,推动河道断面水质稳定提升;治好“线”,姜堰今年计划总投资逾3亿元,疏浚整治镇村河道136条,高标准实施15条河道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二期“美丽水工程”以及里下河标准圩区建设、灌区节水改造等重点水利工程,生态治理单塘河、东方河、中干河等城区河道;控好“面”,突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双减双控”行动,加快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建设,强化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推进固废污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深化化工企业专项治理,有效促进水生态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和谐共生、水资源涵养和水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品于行——感味幸福惠民生。姜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践行“为人民谋幸福”初心,围绕“善水惠民”导向、“幸福为民”宗旨,努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可感知、可品味、可持续”的水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遵循治水新方针、落实治水总基调,以高质量河湖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为抓手,以高标准建设区镇村三级样板生态河道为示范,以高品质打造“一河一品”、演绎“一河一景”为特色,集中连片打造一批水美乡村,持续彰显治水成效、放大典型引领效应,不断拓展河长制工作内涵,提升河长制工作能级,倾力构建“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让清如许、美如画的河湖建设成果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