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05日
新闻详情-首页

亲情破解青春迷茫——姜堰区检察院等联合开展“亲职教育”帮教活动

2020-04-27 09:06:37

什么是亲职教育?

——帮助家长成为更合格、更称职的好家长的一种专门化教育。

亲职教育都有什么作用呢?

——亲职教育能够增进亲子沟通、让孩子在健康愉悦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为孩子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家长们的认可。

那么,亲职教育跟检察院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检察官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发现,绝大多数的“熊孩子”背后,几乎都有不完整的家庭或者不负责的“熊家长”,那么如何才能从源头上预防青少年犯罪?很显然,从孩子的监护人亲职教育出发尤为重要......

4月26日下午,我院对未成年人小亚(化名)进行不起诉宣告暨训诫活动,同时特别邀请到了团区委、区妇联相关工作负责同志和资深心理专家现场开展亲职教育。

今年17岁的小亚辍学在家,去年11月结识了几名无业青年,开始浪迹社会,因身边缺钱,经他人撺掇在姜堰实施盗窃,被公安机关查获,并于今年3月移送我院审查起诉。鉴于其尚未成年,犯罪情节轻微,归案后确有认罪悔罪表现,检察机关从教育、感化、挽救的角度出发,依法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


在办案期间,检察官详细调查了解了小亚的家庭情况,小亚系家中独子,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自幼随祖父母居住,受到过分溺爱,平时成绩不佳、生活散漫,缺乏目标和责任心,在外地上大专不到一年即被劝退。小亚觉得父母忙于工作,长期忽视对自己的关心照顾,而小亚的父亲认为外出务工是为了全家生计,作为儿子的小亚更应该理解父母的艰辛和不易,父子为此相互埋怨。为了帮助解开“心结”,检察官主动联系团区委学少部、区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负责人,并专门邀请到区妇联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核心讲师、资深心理咨询师、教育心理学博士研究生陈兰红对小亚父子进行亲职教育。

检察官首先宣读了不起诉决定书并进行训诫,案件侦查人员、辩护人及小亚的父亲分别从案发原因与教训、家庭的期望等方面,对小亚进行了深刻的教育。随后,团区委邱婷为小亚分享了“三个一”成长宝典,勉励他掌握一项技能,自己独立生活;培养一项爱好,激发生活正能量;参与一项公益活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收获成长进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区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部长赵小丽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成长偏离轨道,误入歧途,固然有隔代教育中爷爷奶奶过分溺爱的问题,但父母的责任不可推卸,在生活上要多陪伴孩子,在人格、道德上要经常教育孩子,希望小亚父子都能吸取教训,认真反思,作为父母尤其要担起责任,做好孩子的榜样。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支持和陪伴,关乎孩子的性格,以及将来的成长”。区妇联家庭教育专家团核心讲师、资深心理咨询师陈兰红围绕“17岁”、“辍学”、“无业”等3个关键词,深入剖析了小亚在成长中遇到的困境和家长角色的缺失。“孩子不愿上学,是因为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障碍?还是师生关系紧张?不管哪类问题,都需要家长和孩子深入沟通,了解孩子遇到的困难以及内心的需求,及时给与孩子支持和回应。”陈兰红如是说。

“解决孩子的问题,根本上在于解决家庭问题。”近年来,我院坚持对各类涉未成年人案件深入跟踪调查,在办案中着重了解未成年涉案人员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情况,依托“春风心理工作室”为有相关需求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评估,提供心理疏导。我院将积极探索完善相关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亲职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检察力量。

67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