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05日
新闻详情-首页

姜堰:科学精准施策,努力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

2020-05-09 19:30:00

近年来,姜堰区委区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系列部署要求,深刻汲取“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教训,聚焦痛点难点精准发力,强化“三个责任”形成合力,以“打基础利长远”的责任担当,系统谋划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致力于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积极探索姜堰安全发展新路径。

姜堰区连续14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及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工作连续六年被泰州市政府表彰为先进集体一等奖。《新华日报》《中国安全生产报》《江苏安全生产简报》《泰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推广姜堰安全生产经验做法。2017年,“五整改一监督”监管执法机制入选泰州市依法行政示范项目。

完善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注重齐抓共管,完善责任体系

一是落实党政领导责任。研究出台《泰州市姜堰区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区委常委会成员、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2020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同时每位党政领导挂钩化解一个重大风险隐患,形成安全生产齐抓共管格局。

二是强化部门监管责任。率先将纪委监委、组织部、检察院、督考办等强势部门纳入安委会成员单位,并及时调整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职责,消除监管盲区。商请区委编办在住建局、卫健委、农业农村局等13个部门增设安全生产管理科,其他35个部门单位增挂安全生产管理科牌子。

三是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出台《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细分为8个方面、67项具体任务。四是健全考核体制机制。研究出台《泰州市姜堰区安全生产履职考核办法》《泰州市姜堰区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办法》,将安全生产履职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起安全生产绩效与履职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的挂钩联系制度。

注重专兼结合,构建应急体系

一是应急救援力量全覆盖。创新构建“3+11+N”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着力打造区、镇、村三级应急救援队伍,目前共建有区级专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各1支,区级专业应急救援中队11支;镇街专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各14支;村(居)应急自救小分队267支,全区应急救援队员3512人,实现综合队伍与专业队伍、专职队伍与兼职队伍、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将应急救援力量下沉到村(居)。

二是应急救援能力再提升。我区结合地形地势和产业特点,由应急管理局和消防救援大队会商确定基层应急救援队伍装备清单,今年财政拟投入800余万元,为全区14支镇街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267支基层村(居)应急救援队伍统一配备应急救援基础装备,并通过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和联合演练,突出基层救援重点、特点,迅速提升基层应急救援战斗力。

三是应急队伍管理更规范。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工作职责,设立队长、指定联络员,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花名册,充分发挥“安全365平台”手机APP作用,打造“应急救援队伍”模块,将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人员信息录入人员库,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动态管理,实现“队伍分布一张图、队伍装备一个表,队伍抢险一键呼”。

强化舆论引导,提升全民素质

一是创新出台《泰州市姜堰区全民安全素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全民安全意识提升工程、全民安全常识普及工程、全员安全技能提升工程、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安全普法工程等五大工程,到2021年实现全民安全素质大提升。

二是围绕五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宣传活动、安全生产“七进”、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事故警示教育等活动。

三是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定期召开安全监管人员培训班,充分利用“姜堰应急时刻”微信公众号和“安全365平台”手机APP,推送安全操作技能、普及安全常识,做深做实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优化安全监管,提升安全服务质效


规范执法优化营商环境

姜堰区创新并坚持“五整改一监督”执法工作机制。坚持说服劝导在先、公开信息在先、公开承诺在先、纪律约束在先、跟踪监督在先,杜绝了不教而诛、以罚代管,让企业不存侥幸,不敢拖拉,迅速整改。对于拒绝整改的处罚,公平公正,口服心服,消除了对立,化解了矛盾。改变了作风,规范了行为,制约了权力,堵住了说情打招呼之风,巧解了执法难题。“五整改一监督”监管执法机制实施以来,800余件事前处罚案件,没有一件因领导打招呼改变处罚、没有一件因复议变更处罚、没有一件行政败诉案件、没有一件行政处罚不按期履行到位。同时严格控制对企业的安全执法检查频次,规定除区政府批准的年度检查计划、上级交办、群众举报、镇街部门移送的企业外,不随意组织开展涉企检查,不给企业增添负担。

推行安全保健医生制度

为解决小微企业无安全监管人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的问题,创新实施“安全保健医生”制度,共选聘78名“安全保健医生”,为不会管安全、不会查隐患、自主管理能力不足的小微企业提供“安全保健”服务,指导企业排查整改隐患、辨识风险源(点)、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强身健体”安全服务,引导企业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本质安全度。目前,全区有980余家小微企业与“安全保健医生”签订了“保健协议”,有效弥补了安全生产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短缺,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安全保健医生”制度与安全托管服务相比,更有利于培育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


推行安全主任试点工作

为打造“安全保健医生”升级版,我区在天目山街道试行工业企业安全主任制度。针对需要增加服务频次,提高服务质量的企业,建议其自主聘请具备相关资质的安全专家为企业安全主任,全年常态化指导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安全主任服务内容涵盖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0523安全示范班组创建和运行等方面的工作。安全主任到企业现场指导工作达到50次以上的,企业方可支付服务费用。企业安全主任到企业服务时须将服务内容及时上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群,天目山街道安监办对安全主任服务频次、内容、质量进行考评。目前已有30家企业签订了安全主任业务。


强化源头防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开展安全生产“三个百日”行动

为全面掌握全区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彻底排查和整改企业安全隐患,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姜堰区开展了安全生产三个百日行动,行动分为排查摸底、集中整治、建章立制三个阶段。一是存量清零,督促448家未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补办手续;二是形成长效机制,通过部门联动(项目备案时征求意见、备案信息共享等)、友情提醒(及时向建设单位发放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友情提醒卡)、执法推动和严把项目竣工验收(安全设施“三同时”作为区督考办项目竣工验收内容)等方式,确保所有入姜项目必须依法办理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

完成化工园区关停并转

2017年以来,姜堰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两减、六治、三提升”及开展化工行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等系列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姜堰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退出方案,投入7.9亿元将园区内8家化工企业关停。化工企业关闭搬迁后,出台了《关于做好姜堰经济开发区化工生产企业关闭搬迁及转型升级期间安全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化工企业拆除搬迁及转型升级工作小组,制订了拆除拆卸组工作方案,确定了整个拆除拆卸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明晰实施主体、相关化工企业、拆除单位、监理单位及区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成立开发区化工企业关闭搬迁拆除拆卸安全巡查小组,每天对化工企业拆除现场进行巡查,督促拆除单位、监理单位依法依规开展拆除、监理活动,及时查纠拆除、监理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目前,化工园区内的化工企业已经全部拆除到位,完成“两断三清”工作。

政府购买服务,深度问诊把脉

近年来,我区进一步健全专家团队检查评估制度,在全市率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化工、工贸等重点企业开展深度问诊,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专业化”服务弥补安全生产监督短板2016年6月,我区通过竞争性谈判的方式,拿出近200万元专项资金,选取4家国内甲级资质的安全生产评价机构,对全区46家化工、工矿重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现状评价,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深度评估,排查各类隐患751条。2019年,区应急管理局组织设计、工艺、设备、仪表、安全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全区全部44家化工企业进行深度检查,共排查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767条。2020年,邀请中国化学品协会专家对照《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对全区3家重点化工进行检查,共排查各类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268条。

74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