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05日
新闻详情-首页

姜堰:打好“组合拳”,抓牢气象“晴雨表”

2020-05-13 08:48:49

一、畅通气象服务渠道

借助电视、广播、短信、报纸等传统媒介,开辟了姜堰气象微博服务,在城区主要的人员密集场所(医院、学校)和镇(街道)的设置了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每天定时滚动播出各类气象预报及预警信息,实现服务方式“立体化”。

▲电子显示屏


二、织密气象探测网络

在全区建设了17套自动检测站,形成了覆盖全区所有镇(街道)的气象监测网络,实现了观测数据的实时上传。在农业开发区安装农业小气候和水产养殖自动站各1套,为现代高效农业提供针对性气象监测服务。建设了省-市-区的高速通信网络,能共享全国观测网络的云图、数值预报、雷达探测等各类数据信息。

▲葡萄园小所候站

▲水产养殖自动站


三、抓早抓细预报预警

预报准确率不断提升。不断应用气象预报新技术,开展数值预报本地化研究,24小时晴雨、温度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9%、90%。按照气象灾害早监测、早预警、早处置的要求,切实将气象灾害影响降至最低。

健全灾害预警机制。在构建基层气象预警“一规二图三台账”的同时,开展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普查与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推进基层防灾减灾“六个一”标准化建设;

科学编制应急预案。修订完成区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全区各乡镇(街道)完成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组织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科学反映不同区域不同气象灾害等级分布状况。

抓好基层灾害防御。气象信息融入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体系;组织开展气象协理员、信息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防御知识培训,及时做好预警发布。

强化服务方式创新。不断推出上班指数、穿衣指数、晾晒指数等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服务产品。每天3次发布天气预报,遇有强对流天气、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时,加密预报发布频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019年,全年发布天气预报1200余次,发布重大气象灾害预警67次,为抵御台风“利奇马”等气象灾害提供了有力保证。

▲预报服务


四、抓牢抓好气象科普宣传

结合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等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积极开展气象科普“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等气象科普主题活动。建设了气象科普游园,园内路径因地制宜的设置了“天气谚语石”,灾害性天气预警标识和标准等气象科普知识。人们在锻炼身体的时候,可以同时了解防灾减灾知识。

▲气象科普进社区

▲气象科普进校园

▲气象科普游园

​▲科普画廊


五.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获取途径

1.网站:

(1)江苏天气网(www.jsweather.com.cn)

(2)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网(www.12379.cn)

(3)中国天气网江苏站(http://js.weather.com.cn)


2.微博:

@姜堰气象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1684339492/)

3.广播、电视: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在姜堰电视台、姜堰人民广播电台(FM91.6)滚动播出。

4.电子显示屏。全区已建的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


58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