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姜堰:让“流动摊贩”有了“幸福驿站”
一座文明的城市
需要烟火气、接地气
也需要规范管理、达到平衡
无不考验着城市管理水平

姜堰区城管局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
设立17个便民疏导点
蔬菜疏导点和古玩花草疏导点
强化城市摊贩规范化管理
更好地方便市民日常生活
太平路便民疏导点
“韩队长早啊!又带着队员来巡逻啦!”“本家早啊!这两天又增加了不少花草新品种嘛!”5月29日上午8点半左右,正在烈士陵园东侧、太平路便民疏导点帮客人栽种花草的业主韩如喜遇到带着队员巡逻的城管局行政执法大队东片区中队长韩维文,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韩维文和沙庆、于斌等队员走到摊点前蹲下,帮韩如喜整理好地上的培养土,并递给他一本《姜堰市民文明手册》。韩如喜今年63岁,2000年下岗后发挥养花种草的特长,骑着三轮车到大街小巷卖花草。几年后,他选中了当时还比较偏僻空旷的烈士陵园东侧路口,相对固定在这里卖花草。前年底,这里设置了便民疏导点,他便在这里“安营扎寨”了。

不到10分钟,就有七八位客人光顾,韩如喜乐开了花:“以前呢,我们心里也知道影响城市形象,但是为了生活,只能跟这些队员‘躲猫猫’。现在,我们就固定在这里卖花草,还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当然要积极配合城管队员的工作了!最近这段时间,大家逐步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复了正常生活工作,我一天的毛收入多的时候能有个五六百元,少的话也能有个百十块,很知足了!”
如今的太平路
绿树成阴,路道宽阔
路边摊贩集中
已经慢慢形成了规模
成为备受市民喜爱的“网红”花鸟市场
如果说韩如喜是这条路上城管队员们近20年来“合作愉快”的“老朋友”,那么稳占这片市场中心位置的摊主邓秀华就是队员们“格外关注”的“新朋友”了。
邓秀华今年59岁,30多年前就因脑垂体瘤在上海开刀治疗,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丈夫又失业多年,并患有心脏疾病,夫妇二人以摆摊卖花草为生。2017年下半年河西街搬迁工作启动,搬迁包保组和区城管局了解她的实际困难后,主动为她在这里安排了一个中心位置,让她格外感动:“以前摆摊给城管队员添了麻烦,如今政府帮助我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还可以合法经营。有时候突然下雨,他们还帮我搬花盆,真不知道应该怎么感谢这些孩子。”
老百姓获得感强了
市容市貌改善了
城市品质提高了
城管队员们自身也获益良多
责任明确了,流程厘清了
干起来更有底气了
为了让每条道路都有人管,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处理。今年初,姜堰区城管局开始试行“路长制”。走马上任没有多久的“路长”于斌正是太平路路段责任人。他告诉记者,太平路便民疏导点成立于2018年,位于次干道的路牙上,南北长度约300米,有10多家花鸟、古玩以及鱼虫摊位。为了保证摊位经营不影响市容市貌,城管队员每天都会定期巡查,引导摊贩在指定的范围内经营。
府东路、东安路自产自销疏导点
悄悄发生着变化的远不止太平路,府东路和东安路连接着姜堰四中和东桥小学东板桥校区,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长和买菜的市民很多。过去,路道两侧随处可见流动摊点,原本就不宽阔的道路变得更加拥堵不堪,附近的居民和商户也苦不堪言。为了让自产自销的流动摊点不再“流动”,姜堰区城管局在府东路和东安路交叉口的东南侧设置了一处自产自销疏导点,划定经营区域,将路边的流动摊点集中起来。

72岁的银穆村村民尹红英家里种了20多亩地。每天清晨4点多,她都骑着三轮车,满载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到这里售卖。“过去我们是看见空位置就停下来卖菜,现在政府把我们一起卖菜的老姐妹都集中到这里,生意反而比以前好了。每天上午不到10点,我带来的菜就差不多卖掉了。”

小东羊肉馆业主王秋网开心地对城管队员说:“多亏了你们为民办实事,以前我们店门口全部是各种摊点,客人想进来买羊肉,都挤不进来。现在蔬菜摊点全部集中起来了,你们也会在卖菜时段管理疏导,大家都可以好好做生意了。”
下一步
姜堰区城管局
将针对摸排的城区摊点情况
进一步增减和优化疏导点
提升管理质量,打造管理亮点
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城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