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江苏姜堰:村企联建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日前,江苏泰州姜堰区沈高镇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依托双星村果蔬规模化种植优势和304县道交通优势,与台湾企业宏州果子合作共建,打造草莓种植示范基地,构建群众致富、集体增收、企业增效的“三方共赢”新模式。

突出产业引领,打造发展新引擎
沈高镇双星村成立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村干部每人筹资3万元入股参建,并依托合作社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引进等,形成致富模板路径,增强群众创业信心。同时,发挥农产品加工区主阵地作用,加强与宏州果子合作共建,引入企业经营理念,围绕草莓深加工,配套发展草莓种植500亩,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合作服务一条龙,实现企业长足发展与群众致富增收同频共振。在企业兜底收购、合作社专业化运作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群众入社经营或自主经营,群众的积极性极大提升,有效实现了增收致富,形成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良性循环,为增加村集体收益,帮助村民致富。

突出示范引领,画好发展路线图
“我们没有专业的技术,也没有人指导,可怎么办啊?”草莓种植户王勇刚开始搞草莓大棚很犯愁。为此,双星村聘请安徽种植能人到村里进行示范种植,从种苗选择、产中管理到市场销售进行全过程指导服务,切实解决“不会种”的问题。双星村“两委”干部带头入社,每人认领7-8个大棚种植,鼓励和带动了一批有意愿、敢创新的村民、贫困户入社参与种植,统一品种、统一用工、统一经营,每亩纯收益超5000元,有效解决“谁来种”的问题。

突出创新引领,构建发展共同体
为了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双星村草莓合作社向村集体承包大棚,在确保大棚每亩效益不低于5000元的基础上,每年对形成的纯收益再进行分成,其中村集体20%,合作社成员80%,实现村集体双重收益,每年净增收30万元,群众土地流转价格每亩每年也增加100元,并且有效盘活了大量闲置劳动力,群众以进棚打零工的形式,每天可额外增加收入60-80元。真正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共同增收,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