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姜堰大伦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造高质量发展民生样本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大伦镇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着力构建整合化平台、建设常态化队伍、打造品牌化活动、开展精准化服务,描绘新时代文明实践生动画卷,不断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强大力量。

注重资源整合,统筹“源头活水”
坚持高位推动,广泛凝聚共识,强化政治担当,按照“一体整合、镇村覆盖、全域推进”的创新思路,高起点组建、规范化运行、分层次管理、机制化保障,以系统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为目标,明确了工作导向与责任分工,进一步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落实落地落细落小。
夯实平台基础,采取“转型升级为主、整合开放为辅、新建改建为补充”的方式选择位于群众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具有一定辐射面的区域统筹阵地推进,截至目前,已建成实践所1家,实践站15家,用小“自转”撬动大“公转”,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
构建联动网络,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要求,推动上下联通,形成以“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共同管理模式,着力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整体服务效能和网络覆盖,扎实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组合拳”。

聚焦民生需求,撬动“幸福支点”
队伍建设多元化,着力优化志愿服务“供给侧”,依托以“党员干部+乡贤能人+网格员+社会组织+N”的“4+N”特色志愿服务队,不断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孵化和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分类分众做实做细文明实践内容,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精准化。
供需对接精准化,积极对接群众“需求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摸底调查,收集群众需求,实行群众对服务“点单”,注重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双向流动和相互转化,提高文明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供需匹配度。
项目服务品牌化,大力挖掘特色服务项目,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云库”,分类指导爱心组织和志愿者提供菜单式服务,一批批突出大伦特色、具有示范效应、产生广泛影响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先后打造了“N+爱阳光行动”“志愿大伦 同筑梦想”“冬日暖阳”“马如松工作室”“益汇大伦 聚力攻坚”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品牌,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感。

完善全链机制,助推“落地生根”
突出双向融合机制,注重发挥新媒体优势,以“线上信息引导+线下落地互动”的模式,最大程度上覆盖、影响、团结群众,健全完善线上线下互相延伸的“互联网+”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供需对接问题,促进文明实践常做常新,基本实现了“阵地完善、项目齐全、活动常态、内容丰富、组织有序、运营流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新格局。
完善参与评价机制,通过建立理性有序的群众参与机制,优化考核评价等手段,构建制度清单,不断破解工作方式不适应与资源不足的难题,着力构建精准化、常态化、优质化,运转高效的服务工作机制。
建立资源保障机制,坚持区域化联动,打破行业、层级、所有制界限,大力协调人力资源与政策支持,按照“平台+队伍+组织+项目”的模式,合理配置志愿者服务资源,建立健全符合平台运营特点的志愿服务体系和组织保障体系,实现文明实践均衡发展,切实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常运行。
下一步,大伦镇将继续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的组织引导作用,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加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引导人民群众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着力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硬核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高质量发展民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