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04日
新闻详情-首页

护航地方经济发展 姜堰法院这么做

2020-11-27 09:30:27

​11月19日,泰州市姜堰区民营企业鑫洛尔机械配件(泰州)有限公司负责人将印有“司法为民 秉公执法”的锦旗送到姜堰法院民一庭钱忠兵法官手中。在一起货款支付纠纷中,钱忠兵细致调解,圆满解决了鑫洛尔与另一家企业的纠纷,让两家公司的生产经营快速恢复。

送锦旗、微信点赞、电话感谢……这些场景近年来时常发生在姜堰法院。记者了解到,2018年以来,姜堰法院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将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案件当中,不断优化审判执行各个程序衔接,切实改善企业微观司法体验和获得感,努力构筑全方位、全流程、立体式的司法保护体系。

更新理念 执行效果节节攀升

执行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切身感受,关系到社会稳定,也关系到企业的利益。2018年以来,姜堰法院办理执行案件17933件,执结16956件,执行到位金额19.19亿元,核心指标在泰州全市基层法院位居前列。该院全面推行“854模式+无纸化执行”模式,综合运用强制措施严惩失信行为,共拘传468人次,拘留135人次,限制高消费19882人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13750人,发布执行悬赏公告7件,邀请人大代表现场监督执行13次。该院全面推行执行财产网络拍卖,通过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上传拍品1226次,成交540件,成交总金额10.87亿元,平均溢价率22.55%,提升了执行财产变现的质量和效率。

姜堰法院还大力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善意选择保全财产,合理确定执行范围,对被执行企业处于生产经营状态的,机器设备一般就地查封,允许用于延续性生产,保持企业“造血”功能;被执行企业为盘活资产、缓解生产经营困难需要,可以提供其他财产担保或将相应资金数额划至其他账户予以冻结,申请置换对基本账户的冻结。执行中,法官发现被执行企业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会加大和解工作力度,共先后促成365家有发展潜力的被执行企业与债权人达成执行和解。

此外,该院执行局与区税务局达成涉税司法协作协议,对强制拍卖或变卖的不动产案件、民间借贷利息强制执行案件、企业破产清算案件,执行局均在款项发放前通知有关人员依法纳税,今年已开展涉税协作82次,税款入库1482.3万元。

强化破产审判 盘活资产释动能

江苏佳远高科建材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经过清算,有效退出市场;江苏明欣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经过重整,引进新的投资人,累计投入已达3.6亿元;泰州良帅服饰有限公司破产案受理后,九个月就顺利完成了主厂区的重整工作,并很快恢复生产,保住了200多名工人的“饭碗”,当年年底产值即达3000余万元……上面几起案件是姜堰法院破产审判中的典型案例。近年来,姜堰法院推动建立“府院联动”工作机制,设立破产专项基金,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原则推进“僵尸企业”清理,共受理破产案件69件,审结48件;成功化解破产债权16.19亿元,释放闲置土地21.6万平方米。

姜堰法院将执行与破产有机结合,积极有序推进“执转破”工作。今年共移送“执转破”案件53件,审结42件,基本“腾笼换鸟”,盘活闲置资源。在处置首个“执转破”企业田野建材有限公司破产财产时,充分考虑混凝土生产资质具有较高价值的特殊性,将混凝土生产资质和公司房屋、设备、土地等资产一起进行司法拍卖,最大限度释放该生产资质的价值,设立的泰州凯源混凝土有限公司,达到了“换壳新生”的效果,这起“执转破”案件不仅全额清偿了40余名职工185万元的工资,还在短时间内消化了140余件执行案件。

延伸司法职能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哪里最需要法律,哪里就有姜堰法院人的身影。2018年以来,姜堰法院主动问需企业,先后开展“双保双促·法律体检”“双联双保”“金盾护航”司法服务专项行动,有重点、有针对地走访企业254家,开展“送法进企业”普法宣讲活动7场,及时解答企业遇到的法律问题,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共解决问题47个,收集意见建议120条。该院充分发挥司法建议预警功能,共发出涉企司法建议14份,促进企业依法规范经营,在回访重整企业时发现企业存在信用修复困境,及时向人行南京分行发送了司法建议,人行南京分行回函表示将联系省法院,争取出台重整企业信用修复的指导意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向389家规模以上企业和小微企业发放《复工企业疫情防控涉企民事法律问题三十问》,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近期,姜堰法院多维度做好《民法典》宣传工作,向全区四级人大代表赠送千余册《民法典》书籍,为近千名镇村干部、企业家、人民调解员讲授民法典,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每日一“典”,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

88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