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04日
新闻详情-首页

江苏姜堰罗塘街道:“书记项目”圆了残疾人社区就业梦

2020-12-03 09:45:32

裁剪、折叠、码齐,像一块块洁白的糯米糕,轻轻滑出操作者的手掌。值得一提的是,这群围桌而坐的操作者都是残疾人,他们相互配合,气氛融洽,宛如一家人。“要感谢‘书记项目’,圆了咱们家门口就业的梦想。”63岁的残疾人吴锡荣情不自禁地说。这是日前记者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罗塘街道中天社区残疾人之家看到的暖心感人一幕。

近年来,姜堰罗塘街道致力打造“亲和党建”品牌,坚持党建引领,将“亲和”理念融入各领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形成了党组织、党员与群众亲如一家的“亲和效应”。今年街道的“书记项目”就是践行“亲和”党建理念,致力解决社区弱势群体基本公共服务缺失的问题,推行“弱”有所助的“5432”服务模式。姜堰罗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文跃说,“书记项目”的起源于一位老年残疾人的救助故事。北街社区75岁的陈奶奶腿脚不便,独居二楼,每天喜欢拄着拐杖下楼玩耍。今年疫情期间,社区副主任、网格员刘伟挨家挨户登记信息,发放宣传单,敲陈奶奶家门,无人应答。邻居老马说,两天没看到陈奶奶的身影了。刘伟不放心,请来开锁匠,发现陈奶奶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原来,陈奶奶生病,无人照料,两天没吃一粒米。随后,刘伟等社区干部将陈奶奶送到医院治疗,救了老人一命。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书记项目’应该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姜堰罗塘街道党工委书记许兵说。为此,罗塘街道“书记项目”聚集弱势群体,创新推出“5432”服务模式,即精准梳理“老、幼、病、残、困”五类人群,针对性地开展“助家政、助学习、助康复、助增收”四助服务,做到服务需求“项目化”、服务资源“共享化”、服务人员“专业化”,同时依靠社会组织孵化站和志愿服务站,解决“谁来助”的问题。罗塘街道梳理出了3880多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283户单亲家庭、83名留守儿童、6名事实孤儿、1950名残疾人、338位五保人员,建成了弱势群体动态数据库,引进和培育91家社会组织,成立98支志愿服务队,投入资金360多万元,常态化开展关爱服务活动,实施助“弱”项目110多个,惠及2200多人。

中天社区党委紧紧围绕街道“亲和党建”总品牌,着力打造“中天人一家亲”睦邻党建品牌,建设睦邻平台,开展睦邻活动,完善睦邻机制。按照今年街道“书记项目”要求,摸清社区弱势群体底数,梳理弱势群体需求。从社区54名持证残疾人,大多聋哑、肢残,过着孤寂的生活的实际出发,今年5月,引进社会组织“爱之家”,利用社区新建的“睦邻中心”,建成设施一流的“残疾人之家”,组织残疾人一起,手工剪裁折叠纱布,每天人均收入20多元,更为重要的是,大家相聚一起不孤单了,还能手工劳动达到健身效果。69岁的聋哑人徐龙嘉,原来外出走失两次,加入“爱之家”后,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完成的手工纱布量名列前茅,他还动脑筋发明了木模,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徐龙嘉打着手势激动地说:“想不到,我这把年纪的残疾人,家门口还能挣钱贴补家用,减轻了家庭负担。更开心的是,咱们一起工作一起玩,实实在在过好每一天。”

“爱之家”负责人王时宇说,他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仅让社区残疾人有所助、有所为、有所收、有所乐,还发挥了“工疗”的作用,达到“有所健”,促成二次就业,大有作为。肢体残疾人朱秋阳被推荐到江苏馨德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做文员,月薪3500元。目前,已有3名残疾人被“爱之家”输送出去二次就业,平均月薪3000元。另外,65岁的残疾人翟秀军和吴锡荣参加江苏省第三届残疾人垂钓全国邀请赛,实现了人生价值。

许兵表示,下一步,罗塘街道将进一步扩大“书记项目”的效应,打造更多的“残疾人之家”,促成更多的残疾人家门口就业,同时依托睦邻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之家等服务载体,助推弱势群体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

93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