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04日
新闻详情-首页

江苏姜堰:199个村实现村务“阳光监督”全覆盖

2020-12-06 09:53:17

“我今年交了420元,我家旁边的李来福只交了170元,为啥不一样?”“还有我家旁边的张奶奶也是,她今年居然一分钱都不要交!”……在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张前村的议事小院里,该村村务阳光监督委员会主任乔红昇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这就是我此次召集大家的原因。”说着,乔红昇拿起小册子边翻边说:“李来福属重残无业人员,享受国家补贴,新农保只需缴纳170元/年;李奶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政策免交新农保费用。”

张前村“议事小院”

对村务进行日常监督,及时向群众公开各项惠农政策等涉农信息,是张前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之一,也是姜堰区创新推行村务“阳光监督”机制的一个缩影。“推行村务‘阳光监督’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有效抓手,更是创新基层农村社区治理的基础工程、固本工程。”姜堰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盛育河说。去年11月,该区以“实施村务阳光监督汇聚乡村治理新动能”为实验主题,推动基层民主监督体制机制创新,打造组织监督、纪律监督、民主监督“三位一体”的新型联督机制,全面提升现代农村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全省第二批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

阳光下,百姓心里有了“明白账”

乔红昇走进村委会办公室,当天是给村干部考核评分的日子。张前村建立村干部工作“周督查、月评比、年考核”机制,村两委成员每周的工作都要细化到天,村支部书记、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每周对他们每项工作推进落实和完成情况进行逐条评分,并公布上榜接受村民监督。

“随着‘阳光村务’工作不断深化,村两委干部作风不断转变,真干事、干实事的人越来越多。”该村党支部书记陈梦茹介绍,村务监督委员会由一名主任及四名委员组成,乔红昇不仅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主任,还是村党支部副书记、纪检委员。所有成员都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由村里乡贤、退休老支书、村民代表等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级“三资”管理、村级工程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涉及村民利益七个方面实施监督的基础上,还协助村党组织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

阳光下,百姓“当家又做主”

走进顾高镇芦庄村,整齐划一的栅栏成为村庄一道独特的风景。“竹栅栏的材料由村民自发提供并帮助制作。”芦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夏秀华介绍,竹栅栏的建成,是村委会与村民共同议事协商的成果,既节省了村集体资金,又美化了村容村貌。

芦庄村竹栅栏

该村创新村务阳光监督举措,建立村务监督“听证会”制度,由村务监督委员会邀请、村民代表以及相关方就相关问题举行听证会。如今,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及村里花费的每一分钱,村务监督委员会都会通过多种方式让村民知晓,村民“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

芦庄村党支部书记万兴友说,推进村务“阳光监督”、促进乡村振兴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的重要责任之一,也是提升农村社区治理水平的有力抓手。该村正在推进的户厕改造工程项目,从工程招标到施工进展,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全程监督并定期向村民汇报。

阳光下,百姓小康路“更敞亮”

“以前党务、村务、财务公示情况都是贴在公示栏,想起来就去看一下,没看到也就算了。如今有了村居网格群,村民可以随时调阅村务公示情况!”白米镇甸河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于春根指着手机上的微信群介绍道,他同时也是网格群的管理员,村里大小事项他都第一时间发到群里,接受全体村民监督。

甸河村监委会主任于春根查看微信群

“在搭建监督平台的同时,甸河村还创新推行村务发言人、村务点题公开制度,把监督的主动权送到群众手中。”春节期间,返乡村民唐智华家所在小组很多道路没有路灯,不仅夜间出行不便,还存在治安隐患。唐智华说,在群里“抱怨”了一声,村里第二天就开始摸排情况,很快拿出方案,上半年通村所有道路新增路灯310盏。该项目投资30万元,从招标到工程实施,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并向村民公示工程进展及资金花费明细。

甸河村党总支书记刘新春认为,堵不如疏,村里的工作就要打开天窗说亮话。建立推行村务“发言人”和“点题公开”制度,就是要通过“群众点题、两委议题、干部答题、村民评题”的形式,切实解决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回应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

“敢想、敢试,先做、先行,致力打造村务监督‘姜堰经验’‘姜堰蓝本’,走出了一条适用姜堰、推广全市、面向全省的现代农村社区治理新路子。”姜堰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俞扬祖介绍,创建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以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达100%,全区199个行政村村务“阳光监督”实现全覆盖。

11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