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姜堰大伦镇:念好“三字诀”奏响文明实践“大合唱”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大伦镇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目标,念好“宣”“评”“扶”三字诀,奏响文明实践“大合唱”,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发展。
突出“宣”字,倡移风易俗扬文明新风

加强宣讲队伍建设。组建以学校教师、退休老干部、乡贤代表、村干部为主体的志愿宣讲队伍,宣讲人员共计30余人,形成了高标准、多层次、结构合理的宣讲骨干梯次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提升宣讲队伍水平。
厘清宣讲重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讲什么”的原则,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纳入宣讲工作的重点内容,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宣讲好,把党的声音和主张宣传好,把群众关心关切的事情解决好,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服务群众,并转化为推动实践、促进发展的巨大力量。
创新宣讲方式。探索采取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式、座谈式等丰富多样的宣讲方式,将“普通话”变为“地方话”,把“学术语言”换成群众语言,采用“小角度”讲清“大道理”,用“身边事”讲实“硬道理”,切实做到宣讲课程通俗化、大众化、微型化,实现理论宣讲工作的与时俱进。今年以来,组织开展活动20余场次,共计3000人次参加。
聚焦“评”字,树模范典型立榜样标

广泛动员,评出新风。制定下发“身边好人”,“美德善行”人物、“文明家庭”等评选条件、程序,对照标准“照镜子”,以网格为单位鼓励群众采取推荐和自荐方式,发现挖掘身边优秀典型。通过公示栏、文化墙、横幅展示宣传,使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家喻户晓,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爱护环境,形成“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风气。
积极推荐,评出典型。进一步完善镇、村两级道德模范选树,形成上下衔接、逐级提升的工作链条。由所在村道德评议会投票选举后张榜公布,并上报镇备案及作为镇级道德模范的候选人,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好人、崇德向善的良好的社会风尚。今年以来,已评选“文明家庭”2102户,“美德善行榜”上榜60余人。
充分宣传,评出成效。积极组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传播先进事迹,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创新宣传方式,以“中国好人”马如松为原型,精心打造了小扬剧《烛影摇红》,歌颂其19年义务辅导留守儿童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放大“好人效应”;采用新闻报道、故事宣讲、群众讨论等形式,浓墨重彩地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宣传学习氛围。截至11月,已在市级以上媒体刊载10余篇,开展故事宣讲10余次。
落实“帮”字,助攻坚“大考”促乡村振兴

项目化增强帮扶精度。依托“阵地+队伍+活动”,积极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征求广大群众意见和建议。综合需求类型、居住区域、资源消耗等特点,按需定制不同的帮扶项目,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通过捐款捐物、走访慰问、义工义卖等形式,认领和实施帮扶项目,满足群众需求,有效增强文明实践活动帮扶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提升群众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社会化加强帮扶力度。强化党建引领。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踊跃奉献爱心,积极认领帮扶项目,发挥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拓展公益服务。依托现有平台和资源,扎实开展义务看护、心理慰藉、精神关爱、上门维修等公益服务项目,加强向善、向上、向好的村风民风建设。2020年以来,大伦镇开展“健康义诊”、爱心帮扶贫困群众、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暖心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切实满足了群众的所需所想,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更有温度。
品牌化挖掘帮扶深度。充分发挥志愿者在文明实践中的“主力军”作用,一批批突出大伦特色、具有示范效应、产生广泛影响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先后打造了“N+爱阳光行动”“志愿大伦 同筑梦想”“冬日暖阳”“马如松工作室”“益汇大伦 聚力攻坚”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品牌,开展活动50余次,有效成为推动全社会关心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