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04日
新闻详情-首页

姜堰区梁徐街道: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根治环境治理反弹周期短症结

2020-12-08 10:04:28

12月初,姜堰区梁徐街道周埭村长1.1公里的十字沟焕然一新,水清岸绿,新栽的桂花树和铺设的绿色草坪相互媲美。78岁的村民周金章说,四个月前,这里还是一条臭水沟,垃圾遍地,杂草疯长。没想到,如今“丑小鸭”变身“白天鹅”。

 十字沟的华丽转变得益于梁徐街道书记项目,也是梁徐“人居环境全面整治提升”的一个缩影。梁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祥介绍,过去,每逢下雨,十字沟边的泥土就会被冲刷到河流中,导致河水浑浊不堪、河道淤积,加之沿岸村民扒翻种植、违章建筑,河沟不堪重负,成了当地有名的“龙须沟”。这次整治,周埭村20多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累计拆除违章建筑、扒翻种植、乱堆乱放34处,清理了河道两岸的杂树杂草,拆除了原有5处坝涵,改建箱涵,连通中干河,完成生态护坡两万余平方米,再现水清、流畅、堤固、岸绿、景美。为让十字沟清水长流,周埭村还按照“书记项目”的要求,成立了志愿者长效管护队伍,志愿者管护村庄环境可以“积分”兑换肥皂、洗衣粉、花露水、保鲜袋等奖品。

走进周埭村,处处美景如画,条条村道干净整洁,户户庭院花木争艳;村部前的百姓游园、少年足球场,相映成趣。周埭村党总支书记邢海峰说,今年,周埭村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升级了3条总长4公里的路,整治美化了4条河,建成了村部游园和安置小区,发动全村800多户家庭相互评比打分,积分高的家庭可领取奖品,优先享受各类政策福利,积分低的家庭还要上村公开栏里的“黑榜”。62岁的村民柳林书说,人都是要面子,评分动真碰硬,村里的公议团和协商议事会监督评分全程,倒逼村民自觉养成文明习惯。

​“书记项目”何以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梁徐街道党工委书记宋华卿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广点散,且极易反弹脏乱现象。去年,梁徐街道投入160多万元突击整治人居环境,占民生实事投入本级财政支出的31.6%,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前脚刚清、后脚就抛”,去年突击整治30余次,平均反弹周期约15天,夏秋两季秸秆“双禁”期间,反弹尤为明显,致使人居环境整治陷入“整治——好转——反弹——再整治”的怪圈。为此,梁徐街道积极探索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的路径,出台《梁徐街道机关党员干部“联路包户”管理办法》《梁徐街道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办法》等多个制度文件,创新“联路包护”“积分礼遇”“聘请环境长效管护观察员”“乡贤助力”“设立‘红黑榜’”“推行‘沟长制’”等管护模式,引导各村因地制宜,打造样板,由点到面,分类推进,共创四季皆美的“大花园”。

“书记项目搭台子,各村八仙过海显神通。”双墩村党总支书记杨元红感慨地说,双墩村结合本村沟塘多的实际,推行“沟长制”,明确一名村干部、一名村组长、一名党员以及一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组成“村组四级沟长制”,彻底改变了村民往沟塘倒垃圾的习惯。80岁的低保户杨元福担任村里“三角沟”的沟长后,每天十几次巡沟护沟。杨元福说,这辈子,没想到,自己也当上一个“沟官”,纠正了村民陋习,美化了居住环境,还锻炼了身体,拿了报酬,一举多得。

 江村村发动群众参与制定接地气、可操作的村规民约,评选“好家风好家训”,引导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还给每位参与村庄环境治理的村民发放奖杯和证书。“村庄环境也是咱家的脸面。”这是72岁村民钱存耐家的“家风家训”。钱存耐从早到晚,每天义务忙着管护村庄环境。他说:“村庄就是一个大家庭,只要能动,我就要管护到底。”

“漂亮的文化墙、清新的小栅栏、精致的农家庭院。”前时村常态化开展“静雅小院”“茵茵小院”“美丽庭院”等评比活动,激发了家家户户扮靓家园的热情,村民们自发栽种枇杷、桃树、梨树等乡土树种,既享受“生态美”,又尝到“果子香”。村民们还就地取材,建造“文化墙”“绿化角”“庭院花圃”。

 如今的梁徐,多种管护模式,激发了村民治理环境的内生动力,实现了“早发现——实推进——长管护——聚人心”的闭环管理,根治了环境治理反弹周期短的症结。宋华卿表示,下一步,梁徐街道将指导各村综合运用多种管护模式,真正让所有群众在“环境整治、美化家园”长镜头里唱“主角”、获“利好”,从而实现共治、共享、共赢。


93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