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小圈圈,迈向大市场,催生好项目 姜堰村书记“轮挂”助推乡村振兴
日前,在姜堰区委组织部举办的首批“轮挂”村书记发展项目路演中,沈高镇沈高村党总支书记丁松华策划的生态健康蔬菜种植项目从2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摘得一等奖,并获50万元政府项目扶持资金。“参加‘轮挂’后,我拓宽了视野,下一步将利用好扶持资金,确保项目早建成早见效。”丁松华信心满满地说。

与丁松华一起获奖的,还有5名“轮挂”村书记,他们的5个项目分获二、三等奖,共获得170万元扶持资金。这些项目都是他们在两个月挂职后策划出的“村社合一”发展项目,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雁飞千里靠头雁,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根本就是要培育一支能够引领产业振兴的‘头雁’队伍。”姜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毛戴军说,村书记“轮挂”工程是今年姜堰党建的新课题,计划用两年时间,将所有村书记分批下派到特色田园乡村、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物业公司等单位,担任第一书记、总经理助理等职务,全脱产轮流挂职学习,推动他们走出小圈圈、迈向大市场,找准村级经济发展的出路。

前期,姜堰区委组织部多次深入农村调研,围绕村级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村书记经历等方面,梳理形成村级发展、“头雁”能力提升需求一览表,明晰“轮挂”思路,并摸排确定了15家“轮挂”基地。“我们村也办了物业公司,但管理跟不上,得知区里启动‘轮挂’工程后,我第一个报名到优秀物业企业学习,取得了真经。”蒋垛镇蒋垛村党总支书记徐红会坦言。
8月31日,首批20名村书记踏上“轮挂”征程。“对村书记来说,要在有限的‘轮挂’时间里取得最大化成效,就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姜堰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蒋炜说。该区出台《姜堰区村(涉农社区)书记挂职管理办法》,要求村书记接受一轮专业培训、研读一本专业书籍、记好一本挂职日记、承办一堂专题讲座、参加一次观摩活动、谋划一个发展项目,确保培育出一支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的新时代村书记队伍。

这“六个一”目标任务,让村书记们“挂”出了压力、催生了动力。每天天刚亮,他们的身影就出现在农贸市场,协助调度当日农产品入库、安全抽检。夜深人静时,他们在党校听专家传授乡村治理经验……白米镇甸河村党总支书记刘新春,通过在府东菜场和永辉超市“轮挂”,从“人间烟火”里找到村级经济发展新路径。到目前,甸河村苗木培育基地发展项目计划书已形成,并通过专家评审。
为确保“轮挂”不“轮空”,村书记在挂职期间由姜堰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接收单位和临时党支部共同管理,实行全脱产挂职、全封闭管理,推行“日交流+周研讨”。同时进行积分考核,并按20%的比例确定优秀挂职村书记,作为村干部晋升评定的重要参考。
“锻造一支全科型村干部队伍,是乡村振兴的先导工程,是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更是事关广大基层干部的暖心聚心工程。”姜堰区委书记方针说,该区将打造更多村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载体,让乡村振兴事业有人干、善于干、能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