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教育丨江苏姜堰:“弹性放学”升级为“课后服务” “三点半”难题不再难
江苏泰州姜堰区实验小学学生小张的父母是双职工,平时工作很忙,“三点半”放学后的一段时间更让他们忙得焦头烂额。自从小张参加学校课后服务“三点半课堂”后,父母不要请假接她放学了,不再担心她的作业完成情况。“放学后和同学一起在学校参加社团活动,是我每天最期盼的时光。”小张告诉记者。
“三点半”放学已经不再是困扰小张一家的难题,这得益于姜堰区实施的课后服务惠民举措。从2014年试行以来,姜堰区4万多个家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开路先行,改革剑指“三点半”


“我们围绕学生最需要、家长最期盼、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推出‘课后服务’,就是要让大家共享教育改革成果。”区教育局局长单平宏介绍说,2014年4月,泰州市教育局出台“弹性放学”指导意见,姜堰区顺势而为,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形成“弹性放学”的姜堰方案。
2015年,姜堰区在东桥小学教育集团东板桥校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等5所城区学校试行“弹性放学”。2016年10月,全区全面推行优化学生作息时间及实施弹性上放学制度。
根据区域实际,姜堰区建立了“123”推进模式,守好课后服务“一米线”。“1”是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让学生有“带得走的东西”;“2”是坚持“服务内容创新”和“服务形式创新”,打造课后服务课程体系;“3”是建立投入保障、协同共育、评价考核等三项机制,构建课后服务新常态。
截至目前,课后服务惠及全区义务教育阶段54所学校、城乡4万多名学生、4万多个家庭,近1000名教师每天提供1000多小时公益服务。
供给转型,精心烹制服务“AB套餐”


根据城乡差别、学段特点、个体差异,姜堰区推出课后服务套餐,分别为城乡学校设置AB两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包含三大模块。各校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巧妙加入“自选动作”,灵活安排套餐内容供学生选择,实现课后服务精准供给。
以东桥小学教育集团为例。作为全国课后服务示范点,该校为学生提供45门选修项目,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校为不同年级学生精心配制不重样的服务套餐。
考核激励,构建服务“新常态”


高质量的课后服务需要真金白银投入。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姜堰区实行三个“一点”,政府投入一点、家长补贴一点、教师奉献一点,一体化推进投入保障。
为写好课后服务落地“后半篇”文章,姜堰区出台《课后服务补贴考核发放暂行办法(试行)》,对课后服务时长、人数、学生家长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发放课后服务补贴。同时,区各校均建立健全课后服务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确保课后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