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管家”带来多重效益——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务实推进用水管理
□本报记者 程瀛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境内、过境水资源丰沛,传统灌溉模式较为粗放,农民节约用水意识不高。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来,姜堰区成立了14家农民用水户协会。依托协会管水护水,姜堰区提前1年完成全区48.99万亩改革任务,取得了水资源节约、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等多重效益。
加强管理 农民用水负担有效减轻
姜堰区将农业用水计划分配给各镇街用水户协会,由协会细化分解至各灌区。各镇街用水户协会增设用水分会243个,落实水管员519人,布设计量设施2128台套,协会每月统计记录灌溉用水量,分析对比月度用水计划,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督促各村分会打水员加强用水管理,以水量控制节省用水支出。2020年,全区总用水量较省下达计划减少6649万立方米,亩均用水量减少132立方米。
“过去,村里的打水员负责很多电灌站,有些田块已经打满了,打水员来不及关机,浪费不少水,也浪费不少电。灌溉成本上去了,我们交的水费就高了。”顾高镇夏庄村种田大户韩宝发说,“现在不一样了,灌溉期间,协会管理人员检查督促,田里灌溉饱和了,就立即关机,我省了不少用水开支。”全面加强用水管理以来,韩宝发承包的213亩农田用水支出较往年压减近15%。他开心地告诉记者,2021年准备再承包60亩。
管护工程 农业用水安全有保障
姜堰区明确各镇街用水户协会为“水管家”,具体负责所辖范围内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日常管护,破除“重建轻管”现象。
协会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巡查,对发现的工程运行隐患和问题,列出巡查整改清单,交付分会处理销号。分会、农场主、种植散户投工投劳,维修养护灌溉设施,减少了灌溉期间用水矛盾。区财政、水利等部门通过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对协会及用水户给予稳定补助。2020年,姜堰区下达区级补助资金314万元。
淤溪镇水利站站长魏晓明告诉记者,以前渠道破损,漏水严重,偏远田块的种植散户反映最强烈,灌溉不仅耗时,还增加了电灌站的运行负担。“现在每次灌溉前,协会都会组织巡查,分会组织维修,区里补助维修,有效保障了灌溉设施长效安全运行。”魏晓明说。
关注生态 农村人居环境得改善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管中,用水户协会充分发挥建设部门助手的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工程管护,同时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
沈高镇采用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议,建设美丽水工程,通过实施河道疏浚、灌区改造、智能化闸门控制系统建设等多种途径,改明渠为暗渠送水,并在渠道上方铺设橡胶跑道,栽种蝴蝶兰、红叶石楠、水杉等花卉树木,让输水渠道成为生态长廊。
三水街道依托改革,投入近200万元,配套完善灌区基础设施,对湾塘河和沿河电灌站进行提档升级,一方面提升了农业节水成效,另一方面也将湾塘河打造成样板生态河道,成为街道的水韵名片和网红景点。
沟通协调 党群干群关系更和谐
用水户协会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成为党群干群乃至群群关系的纽带,起到了汇聚民智、凝聚共识的作用。沈高镇用水户协会会长沈昌斌说:“沈高镇的会员对农业灌溉设施建设十分关注,每年都会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促使镇里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不断完善。”
同时,各协会有针对性地为村组干部、水管员、农场户、用水户代表等举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讲座,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防灾减灾宣传日”等重要节点,通过宣传手册、电子大屏、横幅标语、外墙绘画等方式,广泛宣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内容,增强农户节水意识,引导全民参与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养护,发挥群众在管护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入户走访、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姜堰区用水户协会运行管理的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姜堰区将因地制宜出台协会规范化运行、标准电灌站建设等指导意见,逐步扶持协会成为基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的主体。同时,依托周山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对灌区600座电灌站实施连片改造,配套安装计量设施,引入数据传输系统,促进协会效益发挥、长效运行,引领全区农业用水集约化、智能化、现代化。“地处丰水地区,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最大的难点就是增强广大农民的节水意识。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水权交易等方式,稳定节水奖励资金保障,逐步增强全区农民节水意识。”姜堰区水利局局长许健表示。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1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