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8月05日
新闻详情-首页

市县委书记眼中的“十四五”丨姜堰:奋进新征程 建设“金姜堰”

2021-01-26 09:58:57

姜堰历史上文昌水秀、物阜民丰,明清时期商贾云集,成为苏中苏北粮油集散中心,有“金姜堰”之美誉。“十三五”时期,姜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强富美高”指示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获评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综合实力、投资潜力、新型城镇化质量、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五个百强区”,“经济强”的实力稳步提升;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9万元、2.4万元,“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成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环境美”的特质有力彰显;坚决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平安姜堰品牌深入人心,文明城市创建高分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形象持续攀升。

把握“时”,拥抱“新时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进号角。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作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对江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总纲领、总命题、总要求,是谋划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引和根本行动遵循。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姜堰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启智增慧,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刻领会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力工业强区、旅游兴区、教育立区“三大战略”,聚焦新能源、新装备、新基建、新旅游“四新”产业,优化“一主两副三片区”功能布局,争当泰州“特色三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区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示范区,谱写新时代姜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顺应“势”,迈向“新拐点”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这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姜堰尤其重要。

奋进“十四五”,姜堰将深度融入长三角、加速争先进位。发展不充分是姜堰最大的区情。当前,城市群、都市圈正在成为发展的主要形态,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北沿江、盐泰锡常宜高铁加快规划建设,苏中地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姜堰必将把握机遇、争先赶超,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重构姜堰地位。

奋进“十四五”,姜堰将全面接轨泰州中心城市、加速融合发展。对标市区一体化战略布局,对比周边城市融合发展态势,姜堰在市域中的战略地位亟待提升。姜堰将策应泰州中心城市东进、高铁新城建设,畅通重大交通设施的动脉,把地处苏中之中的地理优势转变为加速崛起的发展优势,谋划建设泰姜融合发展先导区,打造泰州“一体两翼”的强劲东翼,迈入“泰姜同城”新时代。

奋进“十四五”,姜堰将把握战略机遇、加速转型升级。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效应叠加,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持续赋能,姜堰将在做强产业的战略机遇期中争取战略主动,凸显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谋划“事”,打造“新赛道”

谋划“十四五”,姜堰将全力建设智造姜堰、生态姜堰、活力姜堰、精致姜堰、幸福姜堰,厚植金色富矿、营造金色环境、共创金色生活,传承“金姜堰”的历史辉煌。

建设“智造姜堰”。坚持以工业经济为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抓实企业培大育强三年行动计划和“亩均论英雄”改革,在做大体量和提升效益中加快转型。借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手段,提升发展新能源、新装备、新基建等先进制造业,加快由“姜堰制造”向“姜堰智造”升级,向数字经济转型。围绕新材料、光伏太阳能等七大产业链推行“链长制”,链式培植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主导产业在长三角有位次、国内有影响。持续开展“五比五突破”竞赛,建强领导干部、专业招商人员、企业家“三支队伍”,推行飞地招商、以商招商、大数据招商,健全“项目管家”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以项目大突破支撑发展高质量。

建设“生态姜堰”。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发展方向,进一步彰显生态价值、发展生态经济、增强生态竞争力。旅游业是无烟产业,姜堰将实施旅游兴区战略,推进文、康、商、体、旅相融合的新旅游发展,将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进一步凸显生态发展优势。持续放大“生态好”的区域品牌,系统化筑牢生态防线,加快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让三水汇聚、城水相融成为“颜值担当”,全力打造“幸福水天堂”的生动样本,绘就美丽中国、水韵江苏的姜堰画卷。


建设“活力姜堰”。用开放的胸怀谋产业、建城市。以改革为第一抓手,系统推进体制机制、农业农村、金融领域、社会领域等各项改革,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建强科研载体,深化“政产学研金才”协同创新,加强哈工大机器人、李德仁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建设,推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提升。以教育为第一品牌,实施教育立区战略,围绕办“品质、品牌”教育,抓实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三名工程”,加快实现现代化水平达标率、资源配置达标率、教师学历达标率、教育集团覆盖率“四个100%”,提升教育特色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大力吸引年轻人来姜生活工作,激发包容开放、近悦远来的城市活力。

建设“精致姜堰”。凸显姜堰苏中之中的区位特质,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优化提升中心主城区,溱潼副中心、张甸副中心,中部工业集中区、溱湖生态经济区、通南经济发展区的“一主两副三片区”功能布局,突出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明增长、精细治理、精美呈现,让城市建筑可阅读、城市街区可漫步、城市文脉可触摸、美丽乡村有内涵。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推进10个方面33个项目,全面支持建筑业发展,加快建设精致秀美的现代化城市,叫响“水韵古罗塘、最美金姜堰”城市品牌。

建设“幸福姜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群众收获稳稳的幸福。点上,坚持问题导向,对照省委“八个更”要求,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落实好民生幸福十大行动,变老百姓找政策为主动送政策,变老百姓反映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线上,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提高公共产品质量,特别是继续做好“六稳”“六保”,扩大新形势下就业创业,扩大教育的学位供给、医疗的服务供给、社区养老的保障供给。面上,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让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者为中共泰州市姜堰区委书记)

109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