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姜堰:多措并举打造城市“绿肺”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是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二家、江苏省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国家环保科普基地。一直以来,溱湖始终遵循“生态立园、绿色发展、共享共建”的理念,持之以恒推进湿地资源科学保护、合理利用。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高起点编制保护方案。先后邀请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多家单位进行系统论证。聘请南京林业大学编制完善《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多次邀请专家教授现场调研,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溱湖湿地保护的意见》《溱湖湿地保护规定》等。同时,专门制订《溱湖湿地公园管理办法》,重点对湿地生态保护、湿地知识宣教、湿地污染防治以及破坏湿地行为的相关责任作出明确规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大力度提升环境质量。新建溱湖污水处理厂,日收集处理污水能力2万吨,接通约12公里污水管道,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区域的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收集处理。对湿地核心区范围内的近1000户原住居民实施整体外迁,结合新农村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里下河特色的田园乡村。高标准、严要求开展污染防治,关闭搬迁沿湖及上游地区的26家污染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投资5000万元对公园内纵横交错的河网、沟塘进行疏浚,打通断头河道,畅通溱湖水系。建成溱湖生态环境监测站,实施全天候动态监测,溱湖整体水质达到Ⅲ类,部分季节、核心区域水质可达Ⅱ类标准。

溱湖水质
多手段推进生态修复。注重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与动植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通过大面积退耕还湿、退渔还湿,合理改造区域地形,科学配置湿地植物,先后投入2.5亿元,累计恢复湿地近万亩,栽植各类耐湿树木和水生植物580多万株,实施溱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溱湖湿地恢复与保护建设工程,建成溱湖水生态系统恢复区、浅滩湿地鸟类保育区、沼泽芦苇湿地恢复重建区和湿地生态系统优化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每年有30多种、约10万只候鸟在溱湖栖息。

溱湖禽鸟
适度化开发湿地资源。围绕“生态、水韵、乡情”三大主题,相继建成湿地精品园、湿地水禽园、湿地中草药园等生态旅游景点,开通了湿地水上游览线,极大提升湿地公园的观赏性。投资近8000万元,建成溱湖湿地科普馆,以展示生态、科普教育、生态示范功能为主,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方式展示湿地知识。坚持以湿地生态、水文化为主题,形成春有生态旅游节、夏有湿地亲水节、秋有八鲜美食节、冬有温泉文化节等四季节庆品牌,不断提升溱湖品牌形象。

湿地科普馆

中草药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