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践行嘱托开新局丨姜堰:打通治水链条,开启治水新篇
姜堰区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姜堰三宝”之一。然而,断面水质超标问题却是困扰姜堰多年的“老大难”,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痛点”。近年来,泰州市姜堰生态环境局创新治水模式,紧抓疫情期间特殊的“真空期”,打好查、测、治链条式“组合拳”,打通了治水的堵点、难点、痛点,创造了治水奇迹。2020年,姜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全省排名第二, 4个省考以上断面100%达优Ⅲ水质。姜堰生态环境局被评为2020年度全省环境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并被推荐至生态环境部参加全国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评选。

“高科技”摸排,查清每一个排污口。姜堰生态环境局以入河排污口排查专项行动为主线,将通扬运河、老通扬运河及全区20条内河全部纳入排查范围。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将排查范围从河岸向内陆延伸2公里;利用铁塔视频进行监控,实时掌握排污口排放情况;利用无人船进行水下探测,甄别埋藏水底的暗管。对发现的疑似排污口,发扬“铁脚板”精神,进行人工排查。通过智能化侦查手段,大大提高了排查效率和质量,实现了天地结合、人机互补、水陆空立体作战,筑牢防“污”大堤。全年累计排查各类入河排污口共计1817个、采集水样540份,绘出全区入河排污口分布图,全面掌握污水排放的走势和去向。

“大数据”预警,找准每一个风险点。姜堰生态环境局在全市县区层面率先与环保部卫星遥感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对全区水环境状况进行高空监测,绘制大范围高频次水质监测底图, 对全区水环境历史图片进行解译,分析历史超标原因,找出重点超标断面。在重点河道先后建设9个水质自动监控站,及时了解重点区域的水质状况,确保及时预警。对新、老通扬运河沿线2条河流35个断面,逢桥必采,加密监测,一旦发现某项指标异常,立即分析研判,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通过卫星遥感监测、自动化监测站监测、人工加密监测组合发力,形成了由点及面的全局化水质监测体系,实现了科学预测、预报、预警。2020年累计采集水样并分析数据3366个,提前发现并消除水质预警3起。

“精细化”治污,整治每一个污染源。姜堰生态环境局根据入河排污口排查结果,制定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方案,建立排污口整治问题、责任、措施、销号等清单,推动排污口整治工作;根据水污染因子监测预警,针对性开展沿河涉水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对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督促企业做好管理工作,责令30余家企业对水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整改,查处了一批典型违法排放水污染物的案件。同时,积极上争省级环境保护引导资金,投入200余万元,建设马河、黄村河、白南河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净化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削减入河污染负荷,提高水质状况。
水环境治理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下一步,姜堰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入、系统的创新治水模式,优化治水方式,为建设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生态环境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