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堰高标准构筑智慧“技防圈”,让群众更有安全感
1月15日,泰州姜堰警方接到一起群众报警,称放在室外电动车上的一箱价值4500余元的减肥产品被盗。接报后,辖区罗塘派出所民警通过调阅中心现场及周边路面的监控视频,1小时内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身份和活动轨迹,一举将其抓获。这是姜堰公安构筑智慧“技防圈”,保障“平安姜堰”提档升级的一起典型案例。 据了解,泰州市公安局姜堰分局近年来紧扣“创新推动、数据引领、能力提升”三大主题工程,坚持“强大脑、活数据、助实战”的工作目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先进技术,建立了集智能化、集成化、实战化为一体的智慧技防体系,为社会面维稳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切实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
打造智慧物联平台,实现前端感知全覆盖

2018年7月开始,姜堰警方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开展“物联网电动车防盗”项目,积极破解电动车管理无序、事故案件多发的难题,对全区电动车实行统一管理和防盗保障。截至2020年底,该局已为全区24.5万余辆电动车安装了二维码号牌和防盗设备,建设730个物联网信息采集基站,为群众办了实事、做了好事。 2020年12月21日凌晨,姜堰区三水街道一居民停在店内的电动车被盗。接报后,民警根据受害人提供的被盗电动车车牌,结合目标车辆经过信息采集基站的过车数据,迅速掌握了电动车被盗后的行驶轨迹,并成功将犯罪嫌疑人苏某抓获。归案后,苏某对民警的询问直呼不可思议。原来,偷车后嫌疑人苏某特地绕道选择小路通行试图躲避监控,民警却对自己的轨迹分析地丝毫不差,这让身为苏某大感意外。 “公安机关就是要充分利用技防设施速破小案,形成强大的震慑力,进一步压降可防案件破案率。”姜堰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孙峰强调。据统计,2020年以来,姜堰警方已利用物联网电动车防盗系统抓获犯罪嫌疑人43名,电动车被盗案件破案率上升39.6%、电动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破案率上升21.3%、电动车被盗发案率下降75.5%、电动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发案率下降14.1%。
推进智慧社区工程,全力维护长治久安

建成技防小区146个、技防村262个,打造出“中天社区”、“锦联社区”、娄庄镇“三联技防村”等多个“智慧社区”建设样本……这是姜堰公安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工程所取得的一份成绩单。该局试点建立起“数据主导社区警务”的工作模式,通过“脚板+地图”网格化采集基础信息、“人力+科技”立体化防范打击犯罪,“指尖+网络”便民化服务社区群众的设想已初步实现。 疫情防控期间,中天智慧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将“警格”和“网格”有机融合,组建疫情防控工作联动群。当网格员在卡口值守时,警务人员后台负责提供信息支持,遇有外来人员,卡口会在工作联动群反馈,警务人员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进行大数据跟踪排查并再反馈回来。这样,网格员信息排查、轨迹追踪等信息在卡口就能“立等可取”,缩减了核查时间,提高了效率。 同时,该局还围绕安防和治理工作需要,通过构建、完善智慧社区群众信息库,强化对小区重点人员、吸毒人员的管控,利用云计算、AI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人员、车辆进出小区出入口自动识别个人信息,智能区分进出人员性质、体温、轨迹等基本信息,为社区的日常警务管理、突发情况下特定对象的身份、轨迹的快速核查做好了保障。
建成立体化云防系统,多维度筑牢平安新防线

通过在城区制高点建立13个高空监控,整合原有的监控资源,姜堰公安不断完善立体云防系统,实现了对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区主干道、景区重点部位、治安复杂地区的全域控制。同时,结合“网上合成作战平台”,民警能够精准提炼重点嫌疑对象及其活动区域、可能落脚点,从而实现快速定向抓捕,精确化侦查破案。 2020年12月,姜堰城区内先后发生多起夜间沿街路面被盗案件。案发后,民警通过现场勘察发现,多名嫌疑人在作案时均佩戴口罩和帽子,遮挡面部特征,致使监控无法获取其正面人脸照片进行比对。随即,办案民警通过对周边主要道路的监控录像进行反复核查比对,描绘嫌疑人活动轨迹,最终锁定其中一名主要嫌疑人身份为盗窃前科人员李某,自此打开案件缺口,成功捣毁该盗窃团伙,带破盗窃案件80余起,获得了群众的一致称赞。 数据显示,在智慧“技防圈”的保障下,2020年以来,姜堰警方已相继侦破“5.19”故意杀人案、缪某等人系列盗窃案等一批有影响的案件,破获刑事案件883起,“八类案件”破案率100%,连续12年命案全破,主城区街面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5.5%,侵财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1.6%,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张玉成 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