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市姜堰区:练好“硬招数” 提升“软实力”
“‘项目管家’服务周到、措施给力,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真金白银。我们有信心进一步加大设备投入,力争年开票5亿元以上。”日前,昊凯笔记本壳体项目负责人江东干激动地说。

位于泰州市姜堰装备园区的昊凯笔记本壳体项目是刚从苏州招引的新项目,企业已办理用地手续。按照政策要求,项目用地还需做水土保持方案并编制报告。园区“项目管家”了解情况后,立即帮助企业争取营商环境优惠政策,由园区统一采购水土保持中介服务,为企业减少近20万元成本投入。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一直以来,姜堰区发改委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紧盯重特大项目,不断创新激发经济活力。
姜堰区发改委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完善营商环境供给侧。立足市场主体需求精准施策,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落实落细“大调研、大宣传、大督导”行动方案,实行每周跟踪、月度调度、年度考核,确保企业群众满意度实实在在提升;会同综合指挥中心、督考办实行“营商环境直通车”机制,通过设立专席、开辟专线、成立专班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应诉求、解难题、优服务;配合工商联发挥“营商环境观察员”作用,为姜堰区一流营商环境问诊把脉;深入调研,在广泛吸纳市场主体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围绕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5个方面,迭代升级“营商环境20条”3.0版。
“过去3年全国经济遭受疫情影响,我区经济能在困境中精进向前,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姜堰区发改委副主任柳泽友说,“当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区将顺应企业期盼,适时推出‘营商环境20条’3.0版,增强企业信心,护航企业行稳致远,助力我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康养名城’。”
姜堰区发改委深耕目标责任田,增添营商环境新动能。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抓手,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完善“项目管家”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机制,再造涉及项目建设的线上流程,将280多件办理事项优化为18个环节,全部嵌入系统以便全程纪实、智慧督查。线下由“项目管家”提供全天候帮办代办服务,负责跑审批、办证照、解难题、促达效;助推项目转化速度、建设速度全面提升;完善《姜堰区重大项目预评估办法》,持续把好项目准入关,确保符合“1+4”产业项目优先落户;推进全省县级地区创新信用管理与服务试点建设,探索开发更多“信易+”应用场景,让信用在惠民便企中广泛应用体现价值;积极落实水电气优惠政策,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切实为企业降费减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深入研究上级政策,了解资金投向,主动跑部进省,帮助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姜堰区发改委围绕考核指挥棒,提升营商环境首位度。围绕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营造亲商安商氛围,会同姜堰区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围绕营商环境评价9项一级指标、34项二级指标制订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逐项找差距,逐条抓改进,通过集思广益、明确措施、合力攻坚,推动各项指标排位前移;对标发展需要,对照问题短板,对标先进地区,加强评价指标监测,加大指标调度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探索推出一批惠企便民改革措施,深入挖掘先进经验,努力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案例,形成更多姜堰营商环境特色,提升营商环境首位度。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市场主体兴衰、市场要素集聚、发展动力强弱。”姜堰区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缪杰明表示,“区发改委将把优化营商环境这一‘生命线工程’继续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展现发改担当,贡献发改力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黄文婧 陈纯 田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