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姜堰:政务服务始于心 便民利企践于行
“本以为要白跑一趟了,没想到在缺少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办成业务,省去了来回折腾的麻烦,真是太便捷了!”近日,泰州市姜堰区跃琦土菜馆经营人谢先生在缴纳完商铺契税后,同步完成了食品经营许可申请,感慨地说道。
据了解,申请食品经营许可需提供房屋产权证明,而该土菜馆的产权所有人在外地未回,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针对该情况,姜堰区行政审批局第一时间联系街道审批窗口,明确可以通过提供网签备案合同和契税完税证明的形式为其容缺办理,切实节约办事群众的时间、通行成本。

今年,姜堰区行政审批局深化“先解决问题再说”工作机制,创新开展“以案促改”,变“等问题上门”为“找问题解决”,结合具体案例,形成制度化举措,真正达到解决一个、化解一片的效果。
在大厅巡查中摸排工作短板。自今年3月起,开展政务服务“负责人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活动,26个区级大厅窗口、5个分中心、13个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逐月坐班,聚焦流程优化再造,通过亲自办、坐窗口、陪同办等方式,全面摸排材料再精简、时限再压缩、流程再简化、跑动次数再减少空间。截至当前,各部门、镇街43名负责人先后深入窗口一线问需于民,优化边境管理区通行证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等19类审批服务事项,平均减少申报材料2.1件、压缩办结时长5.2个工作日,办事效率进一步提升。

在实际办理中把准群众需求。“来办理退休,但原单位化肥厂破产时没有告知档案流转到哪里,没有原始档案无法核定特殊工种工龄,可怎么办呐”,4月初,市民李先生向该区“先解决问题再说”快处中心求助,不清楚个人档案存放何处。现实中群众东奔西跑查找个人档案的情况并不是个例。针对这一共性问题,姜堰区行政审批局细致梳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中心、区工信局、区档案馆等地存放档案种类,主动公布咨询电话,方便企业群众“不见面查询”。此外推进退休“一件事”增值化改革,联合人社、医保、公积金、卫健等部门,汇编一次性告知清单,全方位展示退休手续办理、医保一次性补缴、公积金提取、独生子女一次性奖励等4个关联事项信息,让“一揽子事”变成“一件事”。清单出台后,在各企业、社区累计分发近千份,得到企业群众的一致认可。运行半个月以来,群众档案查询一次性准确率提升至83%,因档案缺失引起的投诉占比大幅下降。

在调研学习中优化服务举措。为贯彻落实《姜堰区优化营商环境20条3.0版》,以“有解思维”破解项目瓶颈,先后组织召开2次“以案促改”专题研讨会,住建、自规、生态环境等涉审部门对标苏州、南京等地区成熟经验做法,就“拿地即开工”、低风险项目简易审批等服务形成优化建议和落实路径,推动“五证齐发”等改革举措制度化、常态化。专题印发《“先解决问题再说”协商意见》2期,将容缺办理食品经营许可的优化举措复制推广至第三类医疗器械许可等审批事项,实现“减材料、减跑动”。一季度赴无锡、南通、盐城等政务服务“三化”建设先进地区,学习大厅建设、智慧政务等方面经验做法,即学即用,全市率先在区级大厅开辟大厅儿童游乐区,让群众放心、孩子开心。

2024年,姜堰区行政审批局不仅要抓好“先解决问题”这个关键,把企业群众合理的办事需求和意见建议落地落实,将更加注重“再说”这一核心,着眼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建立管根本、利长远、重实效的运行机制,切实激发政务服务“新质生产力”。(朱达 殷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