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中药业:传统与现代融合 新质与强企同行
(记者 吕阳)昨日上午8时许,苏中药业集团固体三车间已是一片忙碌景象,轰鸣的生产机器,着装整齐的工人,步步操作稳准利落。一盒盒产品从打包到封装都由自动化设备完成,生产现场呈现的是高效有序。这些业内领先的条带包装机不仅让固体三车间减少50%的人工投入,同时降低包装材料损耗40%以上。
在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苏中药业凭借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对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拥抱,正迎来企业发展的新腾飞。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中药企业,苏中药业不仅传承中医药的精髓,更在创新和科技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苏中药业集团固体三车间经理冒金荣介绍:“以前包装线半自动带人工,一天产量300到400件,整个生产线人员30多名。自从改了生产线以后,人员数量大幅下降,产能翻了倍,现在日产达到1000件。”
苏中药业集团始建于1972年,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中国驰名商标企业,资产总额30亿元,现有员工3000多名,各类科技人员占40%以上。企业拥有各类生物生化药物180多个品种。2016年,企业拳头产品黄葵胶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近年来,苏中药业以创新驱动发展,每年投入数千万元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在生产过程中全面实施智能制造和信息化管理。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物联网技术,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质量追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企业还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精准预测市场需求,优化库存管理和物流配送,降低运营成本。苏中药业集团生产总监凌斌说:“我们基本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数量控制以及成本控制,整个控制系统上线了MAS系统,每条生产线、每台设备都能及时在线获取生产数据和质量数据,同时拥有强大的后台数据分析能力,持续改善生产运营和产品质量。这项工作对整个新质生产力的打造、企业软实力的提升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在大健康与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苏中药业集团进一步整合生物医药创新资源,完善创新支撑平台体系,探索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新模式,组建江苏医疗器械事业部,进军医用内窥镜领域,成立苏中健康子公司,研发生产虫草类保健食品“水令胶囊”、功能性营养食品“低谷蛋白大米”“苏润银杏仁”,获得中国营美健康产业“十大先锋产品”等荣誉,特殊医学用途肾病营养配方食品(FSMP)系列逐步走向市场,具有“肾脏健康”品牌特色的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正快速崛起。2023年,苏中药业集团成为全国中药50强企业、全国中药研发20强企业,当年实现开票销售52亿元。今年1—6月,企业实现开票销售26.21亿元、入库税收1.84亿元。
苏中药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朱善意表示:“苏中药业将围绕三个‘百企’规模,即百强企业、百年企业、百亿规模的方向发展,在现代化、公众化、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有企业员工共同努力,有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有社会各界关心,苏中药业一定会走得更远、更强、更高,为强富美高新姜堰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