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扛起“挑大梁”的姜堰担当
本报讯(通讯员 姜薇)连日来,各镇(街道)、部门单位积极组织传达学习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全区上下掀起深入贯彻落实热潮。
区委政法委
紧盯“第一方阵”定位,在护稳定、强治理上再发力,认真履行“除险保安”职责使命,规范化建好三级综治中心,高效统筹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三大职能。围绕“冲刺千亿”目标,在优环境、促发展上再发力,定期开展法治服务“进园区、进项目、进企业、进商会”系列活动,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着力优化政法公共服务,进一步擦亮“来姜堰 赢将来”品牌法治底色。聚焦“比学赶超”要求,在筑忠诚、提素能上再发力,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锚定“平安法治走在前”目标追求,着力锻造高素质政法铁军。
区级机关工委
深化“双报到双服务”活动,推动各党组织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堡垒作用。精准推动有效赋能,坚持需求导向,把各项机关党建活动组织在田间地头一线、企业车间之中、城市小区之间,让“主题党日+为民服务”活力更强。依托党建联盟工作模式,将机关、社区、企业纳入协同治理网络,牵头各单位组织开展以农品进城、法律咨询等为主题的机关资源下沉活动。持续深化机关党建品牌培优,重点在品牌标识塑实、品牌内涵厚实、品牌作用夯实等方面下功夫,通过网络平台和集中观摩学习推介优秀党建品牌案例,以品牌推动党建、党建引领发展。
区法院
优化营商环境,围绕重大项目需求,创新司法服务供给模式,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深化平安建设,筑牢社会稳定基石,持续完善刑事犯罪打击体系,构建“预防-打击-治理”全链条防控机制。依托区综治中心及镇村矛盾调处平台,构建群体性纠纷“示范诉讼+多元调解”机制。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巡诊家家到”行动,完善重大敏感案件风险评估与处置预案。厚植为民情怀,构建普惠型服务体系,深化“如我在诉”理念,推动“一窗通办”向“一网通办”升级。开辟农民工工资、“一老一小”保护等“绿色通道”,确保困难群体权益及时兑现。锤炼队伍根基,锻造新时代法院铁军。
区发改委
在重大项目上持续突破,上半年完成市重点项目开工25个、竣工15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0%以上。加快推进修正华东智造中心、双登零碳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50亿元以上项目2个,增补省重大项目2个。盯紧35项核心指标以及117项重大工程任务抓推进,确保“十四五”各项重大任务顺利完成。梳理摸排经济稳增长的支撑点、重点产业链建设的攻坚点、项目招引培育的突破点,研究好转型升级路径、创新平台支撑和要素资源保障,加快策应“泰姜融合”步伐,高质量完成“十五五”规划编制。凝聚部门合力,强化督导落实,全力推动全区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
区科技局
推动企业主体培优育强,拓展“1+4+N”离岸创新网络,全年离岸孵化落地项目25个。指导25家企业完成第一批高企申报创建,力争全年完成高企申报210家,确保到年底全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家,新增省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推动科创平台提档升级,加快推进高新区南师大(姜堰)人工智能研究所建设,加快促成开发区长三角精密制造研究院项目落地,加快跟踪开发区与武汉大学共建低空技术中试与概念验证中心洽谈进程,指导双登、中来做好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新建)工作。推动科创生态提质优化,用好科技能人、科技镇长团、创新导师团、科技副总“四支队伍”。
区公安分局
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深入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和堰安巡防行动,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盗窃、寻衅滋事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健全完善“打防管控建治”各项措施。持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精准查找全区矛盾纠纷、电诈防范等治安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区镇两级一站式矛调中心实体化运转,继续推广姜陈社区治理模式,用好平安商户联盟等亮点品牌,构建姜堰特色群防群治工作格局。扎实推进护航营商发展,紧盯重点企业、领域,全面排查化解企业风险隐患;主动融入数字化政府建设,建立健全常态化警企联系服务机制。
区人社局
紧贴发展大局,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年举办各类招聘会100场次以上,新增就业人数5500名以上。落实为大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生育女职工就业参保支持政策,全年帮扶1000名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聚焦民生需求,构建多层次社保体系,及时准确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以及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待遇标准,保障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着力改革创新,打造高水平人社服务,深化“办不成事”窗口值班制,确保合理诉求得到及时解决。探索“监察随行”移动端维权服务模式,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构建和谐“安薪圈”。
区生态环境局
继续实行“深度保洁车+雾炮车+园林洒水车”深度保洁模式,加快推进砖瓦等行业整治进度,巩固铸造行业整治成果。坚持系统治理,确保断面水质稳步改善,持续跟踪2项水环境基础设施工程,开展多部门执法检查、汛期水质排查。持续推进一般固废专项整治行动、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加快推动电镀集中区建设,加快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项目。坚决抓好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统筹抓好历史遗留问题和当下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开展群众“房前屋后”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攻坚、规范涉企生态环境执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区住建局
突出稳进并举,充分激发“产业焕新”动力,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建筑业转型升级。突出绿色生态,持续彰显“公园城市”魅力,全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挖掘、保护里下河水乡特有民俗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公园+”更新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污水治理精准攻坚。突出宜居安居,加快注入“有机更新”活力,推进康怡新村一期工程,统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新增机动车停车位、建设电动车充电位。推进数智技术赋能,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综合运用“留、改、拆、增”等措施,对城区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
区城管局
聚焦服务优化,在商业街区、主次干道等重点区域,推行“柔性执法”“首违不罚”等举措。主动靠前服务,针对商户在户外广告设置、厨余垃圾清运等方面需求提供“一对一”指导与审批服务。聚焦科技赋能,积极引入数字技术手段,建设城区流动摊点分类疏导导视体系。聚焦民生关切,全面推行“机械换人”,对城区主次干道不间断保洁、无缝隙管理;加强校园周边、农贸市场等关键区域秩序管控,规范车辆停放、流动摊贩经营行为;出台《姜堰区设摊经营管理实施意见》,引导各类主体适度设置外摆摊位,定时定点设置“潮汐摊区”,新增农副产品摊点疏导区。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强化思想铸魂,夯实军心永向党的政治根基,创新打造“五堂思政课”教育矩阵,深化“戎耀红堰”品牌建设,完善老兵宣讲、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聚焦安置就业,构建精准高效的服务生态,高标准完成2025年度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工作,针对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打造“培训+就业+上岗”一站式服务链条。优化服务保障,打造暖心贴心的服务体系,建立动态帮扶台账,实施精准关爱。深化双拥共建,严格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深化与北京“老虎团”结对共建,常态化开展“新兵守国·老兵守家”活动。大力推进“拥军联盟”建设。
新开公司
完善“园区+国企+资本”联动招商模式,构建“五全”大招商新格局,全年力争完成亿元以上签约项目5个。打造资本运营“增长极”,力争全年投资2个以上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凝心聚力抓经营促增长,力争2025年资产规模达935亿元,实现经营性收入45亿元、利润3亿元、税收1.4亿元。制定污水处理定价方案,为特许经营奠定基础。深化司库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积分制”考核、“履职清单化”,构建评级跃升新生态。推进产业化转型,抓好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对实体化运作子公司实现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落地见效。
顾高镇
狠抓项目招引,确保年内签约亿元项目8个,其中5亿元项目1个,项目落户2个以上。狠抓资源盘活,持续推进园区综合利用工作,全面梳理园区闲置厂房和低效用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招引;重点围绕精密制造、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3个产业区,合理配套基础设施,力争形成特色产业集聚。狠抓农旅融合,致力做强“1+4+N”特色农业产业,重点打造花卉、菌菇、果蔬、休闲食品四大产业;加快推进维民食品、艾尚源羊肚菌、时食链净菜等重点项目;探索农旅融合产业,整合天地农业园、省西(甜)瓜种植好基地、杰杰高蝴蝶兰培育基地等资源,打造研学、亲子游精品路线。
淤溪镇
紧扣项目建设与产业升级主线,聚焦龙溪工业园区白色家电与汽车零部件产业,构建“存量培育+增量招引”双轮驱动格局,2025年计划新签约亿元项目9个、开工竣工各4个。项目专班主动出击,加速推进区域环评与成片开发,提升园区承载能力。针对威斯利斯等重点企业开票难题,成立专项小组精准施策,同时挖掘新增长点,降低经济发展对单一企业的依赖。通过镇村联动推进土地整治、推广“调解轻骑队”经验、完善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等举措,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协同推进。依托鲍老湖生态资源,创新“湖村一体化”运营模式,打造“鲍老湖+”系列文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