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茶亭|风景的褶皱里,藏着文明的针脚

风景的褶皱里,藏着文明的针脚
途经姜堰北大街,遇见一则公益广告——“文明旅游,你就是最美的风景”,不禁心动。这则广告最动人的地方,正是将卞之琳那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古老诗意,点染成现代社会的公共宣言——每位游客都不再是纯粹的观赏者,我们的一举一动早已融入万千风景之中。
柔性劝导在人心深处播种善意。武汉大学“樱花雨贴纸”用创意满足游客对浪漫的渴望,巧妙消解摇树制造“花雨”的冲动;南京红山动物园那些充满童趣的手绘立牌,无声诉说投喂对动物的伤害。这些手段在尊重游客体验的同时,温柔而坚定地划出文明的边界。
文明风景的构建,单靠道德呼吁的“柔”与个体自律显然不足。“黑名单”制度虽已存在,却因采集困难与惩戒绵软,震慑力常在现实中消解。此时,科技赋能与制度创新便是关键支点。而联合惩戒机制,令“黑名单”在全国景区联网生效;全民监督或举报积分奖励机制,则促使每位游人成为秩序的守护者。
文明风景的延伸,更呼唤管理者超越“门票依赖”的狭隘视野。当长江大桥雨帘奇观骤然走红后,却被围栏与收费门槛圈禁,导致舆论瞬间翻转为一片抱怨。而西湖免票20多年与滕王阁景区北园免费开放后的数据恰是响亮回应——西湖免费后旅游年收入疯长10多倍;滕王阁免票区域日均客流激增160%,带动周边消费突破亿元!杭州“241算法”道破天机:每名游客多停留24小时,当地年旅游综合收入预计便可增加约100亿元。这揭示了旅游经济的深层逻辑:餐饮、住宿、购物等多元业态拼起的巨大版图,远比门票收入广阔。真正的文旅创收之道,是敞开胸怀、优化服务、拓展多维消费场景,让每一处惊艳风景背后的人流与热望长久奔流。
文明风景的理念,在今天更具国际维度。首尔国际旅游展上“你好!中国”主题展区引人驻足,“周五下班去中国”已成韩国年轻人新潮流。当韩国博主在世雅镜头里的上海风光获得25万点击,当韩国游客郑佳珍在青岛街道上惊喜于整洁夜景与璀璨灯光时,每位中国游客的文明举止,都在无形中塑造着国家形象——文明无声,却是最有力的名片。
长城落日熔金,西湖烟波如梦,敦煌壁画流光溢彩……华夏之美,千年不朽。然而再厚重的历史、再瑰丽的造化,也承受不住刻刀的无情、塑料袋的玷污、闪光灯的侵蚀。卞之琳诗中那份互为风景的古典诗意,在当代已升华为一种深刻的公共契约:当我们踏上旅途,便已接过书写今日风景的责任。
文明旅游,既是珍视风景,亦是成为风景本身。每一次克制触摸的指尖,每一次俯身拾起的温柔,每一次压低声音的敬畏,都在为这壮丽山河增添动人一笔。旅途迢迢,唯有文明的步履,才能让每一片风景永不落幕——因为最美的风景,终究是站在风景中的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