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溱潼到全国各地,姜堰这对夫妇豪掷千万做这事!
日前,江苏省吉如助困基金会创始人吉如、理事长郭金兰一行走进四川大学和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与校方就助学合作展开深入交流。座谈会上,学院领导对基金会多年来的公益行动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以教育扶贫点燃希望,用无私大爱托举未来”;受助学生代表动情讲述自身经历,吉如代表基金会勉励受助学生以知识改变命运,奋斗创造未来……现场掌声不断,暖意融融。

这是吉如基金会成立以
来践行公益初心的缩影——
从溱潼小镇到全国多地,
从贫困学子到孤寡老人,
无数人因这份爱心
重拾生活的希望。
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
2018年3月,退休企业家吉如与儿子吉承成共同出资1000万元,在江苏省民政厅注册成立吉如助困基金会。吉如夫妇平日省吃俭用,却将毕生积蓄投入公益事业。
截至2024年,基金会累计资助学生1600余人次,发放助学金400多万元;帮扶困难群众1700余人次,投入慰问金100多万元,为溱潼镇人民引用水工程捐款100万元。

“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他们的善举源于朴素信念。吉如夫妇不仅以身作则,更引导儿子吉承成加入公益行列,被当地群众誉为“慈善之家”。
教育扶贫是基金会的核心使命
四川大学2023级工科水利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学生陈某含泪讲述,“父亲早逝,母亲靠打零工供我读书,基金会的资助让我不再为生活费发愁。”;
陕西省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王某在感谢信中写道,“助学金让我能专心备考教师资格证,未来我要去山区支教,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针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优秀贫困生,基金会通过设立专项助学金、签订长期捐赠协议、“一对一”帮扶等模式精准发力。目前,基金会已与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三十余所学校建立合作,资助范围覆盖高中生、大学生及研究生群体,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600多人次。
不仅要解决经济困难,更要激发奋斗志气。为此,基金会创新帮扶形式,受助学生需定期汇报学业进展并参与志愿服务。“曾经我是被帮助的人,现在我有能力帮助别人了!”,四川大学的小张获得资助后,组织同学成立“公益社团”,定期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这份“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让受助者从“受惠者”转变为“施惠者”,真正实现“扶贫扶志”的初衷。

扶助困难家庭也是基金会的工作重点
每逢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吉如助困基金会都会开展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溱潼镇28个社区、村的困难群众和一所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溱潼镇城北社区居民徐某某因给残疾妻子治病花光家里积蓄,春节本不想置办年货。郭金兰代表基金会上门送上过年红包,用于购买鱼肉等年货。

如今,吉如基金会的善行已超越地域界限。在湖北科技学院,受助学生自发成立“爱心接力站”,为新生提供学业指导;在溱潼镇敬老院,老人们提起郭金兰便竖起大拇指……更令人感动的是,许多早期受助者工作后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积极帮助别人,这种生生不息的爱心传递,已成为基金会最珍贵的“无形资产”。

谈及未来,吉如夫妇目光坚定:“只要还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就会一直走下去。”从一个人到一家人,从一个镇到全国多地,吉如基金会用时间书写了一部“凡人善举”的史诗。这份大爱,如同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江海,润泽更多渴望改变命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