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茶亭|让每位劳动者都能在健康生态中绽放光彩

让每位劳动者都能在健康生态中
绽放光彩
只要迈开腿、管住嘴、戒香烟、少喝酒,就能得到积分,用积分可以兑换卫生棉签、运动手环等物品,甚至能换到免费体检套餐……这样的好事,张甸镇中心卫生院的“健康银行”就有。
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的主题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健康治理的深层内涵:劳动者的尊严不仅在于体面的劳动条件,更在于身心健康的全面保障。张甸镇的“健康银行”给人有益启示。
从行为激励到心理认同实现健康管理的“双向奔赴”。张甸镇的“健康银行”模式,将健康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的“财富”,表面看是物质激励的巧思,实则暗含行为心理学中的正向反馈机制。当高血压患者通过运动获得积分兑换体检服务时,其价值不仅在于血糖仪的实用性,更在于让慢性病患者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管理”的心理重建。南京江北新区职业健康体验馆通过模拟听力损伤的沉浸式体验,将抽象的健康风险转化为具象感知,这种认知重构正是消除职业恐慌心理的关键。
中西医协同的心理干预折射传统智慧的现代转化。江苏省职业病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为心理健康关怀开辟了新路径。尘肺病患者通过“罗汉桔红茶+六字诀康复操”的组合方案改善呼吸功能,其中“呬、呵、呼、嘘、吹、嘻”的六字诀呼吸法,本质是运用传统导引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在苏州某电子企业,智能监测系统实时预警粉尘浓度的技术创新,与“中药足浴+穴位按摩”的传统疗法形成奇妙共振。这种“硬科技+软文化”的组合拳,既通过技术手段消除安全隐患,又用温热药浴缓解作业疲劳,双管齐下抚平劳动者的身心焦虑。
制度创新下的心理赋能凸显健康治理的深层变革。《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将“数字赋能”写入法规,标志着健康关怀进入智能时代。当尘肺病康复站的物联网设备自动上传肺功能数据时,看似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温暖的生命关怀。长三角职业健康技能大赛的举办,则展现了人才培育对心理关怀的支撑作用。江苏代表队斩获多项冠军的背后,是441名技术人员“理论+实践+案例”的三维培养模式。当社区医生运用AI健康顾问提升40%随访效率时,技术赋能既解放了人力,更让医患交流回归人文本质。南通推行的“一企一策”服务包,根据制造业、新业态等不同领域定制心理辅导方案,这种精准化服务正是对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尊重。
迈向健康中国的精神家园,“五一”劳动节的精神内核,在江苏实践中被赋予了新维度。当健康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创造,当心理关怀从医疗场景渗透到生产空间,我们正在编织的不仅是职业健康防护网,更是全体劳动者共享尊严的精神家园。当每位劳动者都能在健康生态中绽放光彩,“五一”劳动节的精神火炬必将照亮更辽阔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