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廿载匠心铸科技脊梁 ——访泰州市劳动模范、江苏博格东进管道设备有限公司设计部部长王素红

她从一名普通技术员起步,以“责任心、执行力、上进心”为信条,带领团队攻克超大径非标膨胀节、磁悬浮飞车管道补偿器等“卡脖子”技术难题,产品获用户高度评价;她建立项目预研机制,通过“技术难点清单+团队头脑风暴”模式,推动研发效率提升30%;她注重人才培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培养了8名核心技术骨干。日均工作10小时以上的她,用20年坚守诠释工匠精神,将管道补偿器研发水平推向行业前沿。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泰州市劳动模范、江苏博格东进管道设备有限公司设计部部长——王素红。
记者:作为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技术专家,您认为攻克技术难关最关键的是什么?
王素红:我认为是“三个坚持”:坚持在一线发现问题,坚持用数据说话,坚持团队作战。比如去年研发高速飞车磁悬浮管道补偿器时,我们连续3个月驻守车间,记录127组振动数据,开了21次技术研讨会,最终将补偿精度控制在0.03毫米以内,这个数字相当于头发丝的四分之一。
记者:企业曾造出直径达74米的波纹管,创下世界纪录。谈谈您和团队在参与设计时遇到怎样的挑战?
王素红:这款波纹管由于尺寸巨大,整个圆周方向仅能容纳一条纵焊缝,因此在制造工艺、密封、吊装以及抗变形等问题上都需格外小心处理。我们团队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才成功攻克这些技术难题。
记者:您作为企业技术带头人,在带领团队开展研发工作时,有什么独特的管理方法?
王素红:我常跟团队成员说,要集思广益开展改革及技术创新。日常工作中,我带领大家学习各方面专业知识,鼓励成员间多沟通协作。每推进一个项目,我们都提前开碰头会,把技术难点罗列出来,然后一起讨论研究,不断更新实施方案,直到达到客户满意的效果。比如研发核电膨胀节,因为制造工艺复杂,我们反复分析、设计、测绘、验算,历经两个多月才完成设计,这就是团队协作的成果。
记者:在人才培养方面,您有哪些经验和心得?
王素红:我认为稳定人才队伍、培养技术带头人很重要。公司很重视人才培养,与很多科研单位、大学合作,我们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平台,让高级技术人员和技能工人提升能力,还与大学合作跟班学习,提升单位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我平时鼓励年轻技术员多思考、多总结,积极沟通交流。大家在交流分享中拓宽视野,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都能提高,也能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
记者:对于未来,您对自己和团队有什么规划?
王素红:未来,我将继续秉承赤诚匠心,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保持谦虚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在个人提升上,继续钻研技术,学习更多新技能知识。对于团队,我希望能培养出更多技术骨干。我们将承接更多有挑战性的项目,研发更先进的管道设备产品,争取攻克更多行业“卡脖子”难题,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助力整个行业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