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7月29日
新闻详情-首页

从“会海”到“惠海”——俞垛镇何祝野村“减负”见闻

2025-07-29 09:45:47 姜堰新闻网

“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俞垛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着力健全长效机制,让基层少些形式主义、多些实干担当,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谋发展。

日前,记者走进俞垛镇何祝野村,与村干部一起沟通交流,与村民面对面长谈,了解到基层减负后担子轻了、干劲足了,村干部用脚掌声迎来一片鼓掌声。

形式少了,抓落实的时间多了

这几天,俞垛镇举办“俞你相约 热潮一夏”活动,按以往,部署会、协调会、推进会……不知要开多少回了,现在一个电话就说到点子上,只有镇村两人在现场督导,一切有条不紊地展开。

精简会议和发文,多项工作一块部署,基层干部轻松多了,一门心事扑在抓落实、干实事上。何祝野村党委书记吴高华用一连串的数字向记者透露,今年村里收到的文件少了许多,加起来也就10份,与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86%;参加多头会议和重复式、运动式会议更是寥寥无几,与往年相比减少了90%,村干部与群众“叫不出名”“说不上话”与进村“认不了路”、入户“办不好事”的现象大幅“缩水”。

“坐诊”少了,沉下去实干的多了

“你是哪个组的?”“有什么事?”“你回去,这个事还要研究研究。”19组村民朱文彬告诉记者,“以往反映问题后,相互扯皮,没有下文,我们心中自然有火气。”

现在不一样了,村里总能见到村干部的身影、谈心交流的画面。朱文彬还举了一个事例,就在上月底,村里搞“福村宝”保险,镇里每户补15元,村里补15元,个人拿30元,说什么他也不肯保。村干部袁中明三番五次上门,儿子替他缴了钱。哪知那天早晨,他外出跌了一跟头,膀子摔断。“福村宝”帮了他的忙,可以说,他是村里第一参保受益的人。

减负让10多名村干部腾出时间走进村民家中,张家长、李家短的都了然于胸。“我们村是由原3个村合并而成的,总人口6000多。减负后,村两委整合队伍,划片划组而治,每名村干部都有责任区。”吴高华说。

记者拿着村民花名册点了名,潘家几口?家庭收入怎样?……联组村干都对答如流。有的村干部还把责任区绘制成图,对图找人,对图说事,人人都成了村里的“活地图”。

村干部孙根山没多长时间就要退下来了,是队伍中的“老革命”。他说:“在基层没有矛盾的工作不算工作,口碑是干出来的。身边有个难事烦心事什么的,村干部第一时间出现,这样的‘父母官’哪个不服呢!”

以前汛期,9组一下水道沉降,管道被堵上了。村干部柳云先两天两夜驻点排水,可是村民没有一个叫好的,原因是平时村干部在哪儿的。经过村里改造,这条下水道重新恢复功能,解决了9组附近七八十户村民出行问题。现在只要柳云先一到组,张家拽、李家拉的留他吃饭。

帮助残疾人办理残疾证、协助解决家庭矛盾、关爱矫正对象生活、解决住房纠纷……如今这些问题已不是问题。村干部柳云先说:“减负后,有时间为村民干实事,工作轻松多了。”

统计数字表明,减负后,村里的矛盾化解率达98%,热线投诉比之前陡降30%,上访的几乎为零。

只说不干的少了,村民笑容多了

记者在村里走访,留守的村民都愿意跟记者唠嗑,说的是村干部脱胎换骨的事。8组村民潘兆亮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河道又臭又脏,村里的路道垃圾满天飞。现在不一样了,7条河道变身景观河,村里成立保洁队,专门打扫路道、清运垃圾,住在村里,哪个不叫好!

村里野卞片区有座生产桥,由于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影响200多户村民生产生活,村干部吴华健走访中发现问题,村里按程序改造拓宽桥梁和桥面,拖了多年的问题迎刃而解。

一家专门做防盗门窗的企业要转行,20多亩的闲置厂房在“睡觉”。吴高华走访中了解情况后,通过多方协调,引来一家新能源企业,让沉睡的土地变成优质资源。

基层减负后,干部的腿勤了,一门心思用在乡村发展上,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让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今在何祝野村,点赞声不绝于耳,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入画来。


35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