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7月29日
新闻详情-首页

26位市民的善举,一座城市的向善力量

2025-07-29 10:15:01 姜堰新闻网

日前,在南京路与马厂路交叉口红绿灯下,一辆装载废木料的电动三轮车突然倾覆,车上男子与两名幼童被数块沉重木板死死压住,三条生命瞬间陷入险境。

千钧一发之际,快递小哥、独臂大哥、女司机等26位素不相识的市民,不顾烈日炎炎齐发力。不到一分钟,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告捷!当警方赶到时,救人者已悄然散去,只留下“均无生命危险”的暖心结局。这场被《人民日报》、央视等数十家媒体聚焦的凡人善举,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救援,更是一面映照社会文明的镜子,让人们看见人性深处最动人的光辉、触摸到一座城市最厚重的精神底色。

十字街头不约而同见义勇为,彰显城市精神文明密码。危急关头,26位市民毫不犹豫作出不约而同的选择,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境遇的人们自动构成文明的“共生系统”;救援完成后各自离去,这种“事了拂衣去”的淡然正是善举最高贵的注脚,重新定义了“值得”的内涵:救人本身就是最好的回报。

各级主流媒体即时接力传播,身边榜样引发全国共鸣。媒体此时扮演的,不仅是事件的记录者,更是文明的放大器,通过细节呈现让善举可感,通过情感共鸣让美德可学,通过价值引导让文明可传。当一个城市的善举成为全国性的讨论话题,它所激发的不仅是个体的模仿欲,更是群体的文明自觉。

制度护航加持文明沃土培育,让善举从偶然成为必然。区公安分局按流程为救人者申报见义勇为的举动,展现制度对美德的回应与呵护。当法律为善意撑腰,当制度为义举正名,“做好事”就会从个人勇气升华为社会风气。26位市民的挺身而出看似偶然,实则植根于我区长期的文明沃土培育。志愿服务的常态化,邻里互助的生活化,让“守望相助”从口号变成日常。

当这场救援的细节逐渐沉淀,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是行动的召唤。26位市民的善意让我们看到文明最本真的模样,它不在教科书里,而在普通人的举手投足间;它不必惊天动地,却足以照亮一个城市的精神天空。


55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