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姜堰:基层减负轻装奋进 赋能发展实干为民
基层,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减负,关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风,关乎抓落实的成效和水平。 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俞垛镇不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得以轻装上阵,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关键事务中,抓落实、促发展、办实事,不断书写实干为民的新篇章。

走进俞垛镇集镇,道路整洁、车辆摆放有序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虽然沿街有不少经营的商贩摊点,但在数名保洁人员的努力下,街道还是保持着干净畅通。
据了解,这支保洁队伍来自俞垛镇何祝野村。今年该村成立了劳务公司,从8月1日开始承接集镇的卫生保洁工作。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村里10多名闲置劳动力成为作业主力,每个月就能为村集体带来7万元收入。

之所以村干部能带头到作业一线,得益于俞垛镇今年来开展的基层减负工作。该镇通过合并开短会、手机提醒等方式,大力压缩文件和会议数量,严格审办程序,把更多时间还给基层干部抓落实。
以往要开部署会、协调会,现在一个电话就能说清事项,仅需镇村两人现场督导,各项活动便有条不紊展开。数据显示,今年何祝野村收到的文件仅10份,同比减少86%;多头、重复会议减少90%,干部们终于能从形式主义中解脱,一门心思扑在实干上。

何祝野村由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总人口超6000人。减负后,村两委划片分组,每名干部都有责任区。为了能更好地服务群众,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村干部吴华建,还利用自己的特长,绘制了何祝野村各家各户的情况索引图。
基层减负的春风,吹走了“只说不干”的浮躁,催开了村民脸上的笑容。行走在何祝野村,看得见的变化处处彰显着实干的力量。曾经,村里的七条河道是出了名的“臭水沟”,黑褐色的水面漂浮着垃圾,夏天一到更是臭味熏天,村民路过都得捂着鼻子走;村道两旁也常常垃圾成堆,风一吹便四处飘散。如今再看,河道清淤疏浚后换上了“生态装”,岸边栽上了绿植,水面碧波荡漾,成了村民傍晚散步纳凉的好去处。

从清理河道到整修道路,从帮果农卖货到盘活闲置资产,处处是村干部们活跃的身影,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村民们心里有本账,谁真心为他们办事,他们看得明明白白。如今在何祝野村,街头巷尾总能听到对村干部的夸赞,孩子们在干净的村道上奔跑嬉笑,老人们在景观河边晒太阳聊天,一张张笑脸,就是基层减负最生动的答卷,也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吕阳 段中富 刘子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