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风破浪!姜堰奋力推进工业经济企稳向好
今年以来
面对疫情冲击
姜堰区第一时间推动
工业企业有序快速复工复产
深化培育引导,全力暖企援企
全区工业经济顶住下行压力
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数据说话
上半年,姜堰区工业开票销售增幅较全市平均水平高2.26个百分点,列泰州三市四区第3位。双登集团、中来光电等支柱企业产销两旺,实现逆势上扬:双登集团5G中标量排名行业前列,1-6月开票销售同比增长26.2%;中来光电三期项目进展顺利,1-6月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15.9%,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50亿元。
“双链模式”打出经济恢复“组合拳”

突出产业链协同复工,姜堰区在有序引导全区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聚焦工业主导产业、涉防疫物资保供产业,支持相关配套企业加速复工。围绕新能源、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支持双登集团、中来光电、太平洋精锻、苏中药业、大唐热电等龙头企业率先复产稳产,帮助企业落实防疫物资供应。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指导各镇街(园区)及时梳理配套企业名单,协调好各生产环节,加快审批流程,推动琪钰金属、正鸣机械、志鹏机械、天目机械等配套中小企业提前复工复产,实现以“点状复工”带动“全链复工”。

与此同时,姜堰区抽调专人成立企业人流物流协调组,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人流、物流、产品流等关键环节的断点难点各个击破,畅通产业链循环。截至目前,姜堰区累计组织企业员工核酸检测8087人次,指导“驻厂员”帮助企业生成运输车辆电子通行证1299张,统筹做好企业防疫物资调度平衡,协调乐威医药对全区复工企业消毒水足量供应,每日协调下拨口罩1.9万只,全部用于支持产业链复工复产。
“十项培育”点燃转型升级“强引擎”

如何创新做好企业培育文章,打造新的增量,推进动能转换,是当前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姜堰区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企业和项目为主体加强针对性培育引导,在逐镇逐企调研摸排的基础上,建立了十个培育库,其中:亿元培育企业50家,“小升规”培育企业12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企业73家,500万元以上拟建技改项目75个,省、市示范智能车间培育企业31家,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对象75家,绿色制造示范培育企业10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培育企业20家,星级上云培育企业35家。
以此为基础,姜堰区改变以往分散发力、多头培育的状况,统筹推进企业培大育强工作,有序引导全区工业企业加速实施创新发展、智能制造、专精特新、绿色制造、两化融合等工程,激发企业转型升级活力。目前,姜堰区已有4家企业启动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16家企业启动星级上云创建工作,6家企业启动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示范创建,3件产品通过省级新技术新产品鉴定,6家企业开始申报第23批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1家企业正在着手申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春风惠企”凝聚共克时艰“向心力”

企业的需求在哪里,政策的春风就吹向哪里。
为切实帮助企业抗击疫情、渡过难关,姜堰区出台《“春风惠企”十八条政策意见》,围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强稳岗就业保障、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扶持企业健康发展、优化营商环境5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帮扶举措。据统计,1-5月份,姜堰区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总计达6.49亿元,其中,降低用工成本2.55亿元,累计惠及企业15431户;降低用能成本3379万元;减轻涉税负担3.6亿元,预计全年出台税费优惠政策新增17587万元。

为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情况,姜堰区还建立起规上企业运行监测预警周报制度,每周对全区38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跟踪,实时掌握企业生产、订单、用工等情况,对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反映的矛盾问题及时梳理汇总,交由挂钩的“企业服务专员”及相关部门办理解决。同时,定期组织“企业服务专员”赴企业走访,做好政策宣传和矛盾化解。上半年,姜堰区通过分组分类的会办帮办,累计协调解决各类矛盾问题171条,有力推动了企业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