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8日
新闻详情-首页

网站首页 >   > 详情

减的是负担,不减的是担当

2021-01-28 11:11:05 网信办

  近日,一张《基层干部改造设计图》刷爆网络,漫画中的基层干部三张嘴、四只眼睛、四条腿、六只手,要看相关文件、群内消息,要听上级指示、群众意见,还要排查登记、填写数据、上报情况……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批评并强调,“不要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方式来给基层增加负担、消耗基层干部的抗疫精力”。

  虽然漫画描绘的是疫情期间,但是对不少基层干部而言,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各类表、各种材料,一次次考核督查、一次次打回整改,还有无数软件的覆盖率、活跃度,更别提接待上级领导和处理矛盾纠纷,每一天都被这些“形式主义”逼成了“千手观音”,要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手脚并用、难以喘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愈来愈不堪重担。所幸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一场激浊扬清的风气巨变从此开启。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2017年10月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以正风肃纪;2019年3月发布《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2020年4月《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2020年岁末,一份《关于持续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又出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国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8.3万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7.1万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5.7万人。在2020年的多次地方考察中,习近平始终要求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这些连续性的动作,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基层、关爱干部的深厚情怀,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也树立了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发展变革这么快速的时代,面对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风险,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讲在会上不会有什么实质成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只会适得其反。要在砥砺前行中真抓实干,而非用“形式主义”掩盖“本领恐慌”。上级机关要加强学习提高本领,也要提倡发挥用于担当的精神,给文山会海等基层负担“挤挤水分”,在传达落实政策文件时,不应该简单的布置、传达、督查,而要一起想办法,为基层出主意,共同解决问题;基层干部则不仅要把工作做细、做扎实的“绣花功夫”,还要有务实笃行的工作作风,而不是用来花式回答“吃了几次肉”这种问卷答案,更不是迎接检查时三番两次用同一典型来应付的形式主义。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必须防止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要长期坚持标本兼治,加强源头治理,采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里往外清理,从下往上溯源,逐层逐级理顺政令,积小胜为大胜,从而实现为基层减负的总体目标。同时,发挥专项整治和巡视巡察利剑作用,推进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通过精准有效的监督执纪问责,推动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落实整改责任。除了精准规范问责,也需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正面激励和引导,在薪酬待遇、干部晋升、正面宣传等方面给认真负责、尽忠职守的基层干部们提供强有力的正向激励。

  基层减负减的是负担,而不是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所以,当文山会海、报表数据不再消磨热情,当考核过频、问责泛化不再束缚手,我们基层干部更应该勇于担当、勤于实干,继续走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当好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骨干,做好群众了解党和政府工作的窗口!(撰稿人:丁倩)


46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