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用“工笔画” 厚植水根基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等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推进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十四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心驰神往、美好憧憬的宏伟蓝图同时,也为江苏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强心剂”、校准了“定盘星”、奏响了“奋进曲”。
水利,关乎防洪安全、生态保障,关乎农业稳产、人民安康,关乎民族昌盛、国之鸿运,是国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强硬内核”“中流砥柱”。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江苏已全面开启水利现代化新征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因势而谋、对标对表、乘势而上,善用“工笔画”,奋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持续攀升,锻造匠心工程,厚植江苏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根基。
善用“工笔画”就是,要建树与时俱进理念。水是徐扬大地的靓丽名片和典型特质,赋予了治水兴水的新思想、新要求、新使命。我们要大力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思想上登高望远,从理念上走在前沿,着力从“生态江苏”“美丽江苏”“幸福江苏”等维度,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内涵,以水生态为基础、水文化为灵魂、水景观为载体,修复水生态,彰显水智慧,讲好水故事,弘扬水文化,致力打造集生态水网、文化水岸、美丽水景于一体的城乡水工建筑,彰显水乡特色,普惠民生福祉。
善用“工笔画”,就是要做优整合融合规划。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今年全省计划投资132亿元,实施新孟河、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淮河洼地治理、洪泽湖周边滞洪区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建设规模、投资强度等将再度刷新历史,更需聚浪成潮、“犇”勇向前。因此,我们要足智多谋、做优规划,对所有水利工程项目“量体裁衣”“塑形造景”,充分做好规划衔接、整合;融入五彩绿化、徐扬文化、美丽亮化,极力留住“江苏元素”“乡愁记忆”,并严格执行规划方案,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善用“工笔画”,就是要拿出工笔润色手笔。近年来,随着全省水利工程的体量规模、投资数额明显扩大,尤其是“十三五”期间,全省全社会水利投入达到了2110亿元,较“十二五”增长了24%,在实现了区域引排能力等显著提升的同时,我们水利工程的“颜值”和功能也在朝着“精致、生态、文化、幸福”方向转变,已不能再用过去粗放的“写意画”“简笔画”手法来建设新时期水利工程,而必须用精致的“工笔画”手法,以工匠情怀、工匠之心潜心挖掘、精雕细琢,打造一批可阅读、可感受、可韵味的精品水利工程。
治水安邦,水利先行。我们要紧紧围绕“力争到2035年全省河湖总体实现‘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总体目标”,不辱使命、克难而进,踏实苦干、埋头实干,向水而为、向美而行,下足“工笔画”功夫,厚植水利根基,让江苏的水更安全、更生态、更文化、更幸福,全面展现一幅桨声灯影里的水韵江苏新画卷。(陈立俊 孟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