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知识产权成为新时代的创新担当
知识产权是企业提高自身创新力、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一年一度的“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如何做好知识产权工作,让知识产权成为新时代的创新担当,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
要激发全社会知识产权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知识产权同样如此,只有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才能为经济发展打造新引擎创造新活力。要加大研发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进一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优质产业资源,依托重点高校、龙头企业开展重点领域知识产权的创造实验,实现从0到1的关键突破。要加大奖补力度。一方面,从国家、省、市、区层面设置知识产权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创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结合地方实际,科学设置奖补兑现条件,确保奖补资金更大限度地惠及地方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结合世界知识产权日、企业服务专员走访等系列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向企业宣传知识产权的相关政策和发展红利,增强全社会重视知识产权创造的良好舆论氛围。
要高效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价值最终体现在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和运用上。要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探索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目录和发展规划,试点建设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产品示范基地,推动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要探索更多的“知识产权+”发展模式。通过推进“知识产权+产业”“知识产权+环保”“知识产权+科技”等政策的衔接,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内容和工作范围,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和信托业务,支持以知识产权出资入股,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让资本市场成为知识产权发展的源头活水。
要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只有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强保护立法。在严格执行民法典相关规定的同时,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筹推进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垄断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修订工作,增强法律之间的一致性。要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要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知识产权审查和保护领域的应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撰稿人:吕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