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当壮志,创新谋发展
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装备制造业时强调,高质量发展,创新很重要,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作用愈发明显。在前不久公布的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上,创新作为高频词之一出现了161次。可见新形势下,创新已成为发展全局的核心。
蒸汽机的出现让日行千里成为可能,互联网的诞生使万物互联变成现实,飞机高铁实现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想象,视频通讯成就了“天涯若比邻”的情谊……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是一代又一代先辈们筚路蓝缕、无私奉献的结果。新时代下,创新已不是科学家、科研院的专属,而是每个青年都要面对的课题。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只有提升自身能力,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进创新事业,才能唱响时代之歌。
青年要创新,当夯实专业知识。“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创新不是凭空捏造,更不是异想天开,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者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牛顿曾经说过,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很高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里的“巨人”即知识和经验了。青年人要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激情、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决心、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去夯实专业知识的垒土,才能筑起创新的高楼大厦。
青年要创新,应立足传统根基。“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传承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不管是独具匠心的技艺,还是日新月异的思想流派,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都在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中得到新生。《诗词大会》让底蕴深厚的古诗词焕发光彩,精准扶贫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不光是文化和科技的创新传承,从生活到工作,创新的步伐都无法脱离历史的轨迹。基层工作的青年人,更应该了解和传承当地的民俗传统、语言习惯,敢于突破思维限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为百姓办实事、实办事、事办实。
青年要创新,该锻炼实践能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求青年人在夯实书本知识、了解历史传承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将思想和行动融会贯通,做到格物致知,才能推陈出新。短视频APP的盛行、共享文化的流行,包括疫情期间线上学习平台的研发等等技术的进步和推广,青年人都是发挥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李大钊曾说过:“吾愿吾亲爱之青年,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新的时代必当有新的挑战,每一个青年人都应以探索真知的态度,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挥洒青春,做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春潮涌动新使命,任务艰巨新征程。新青年应秉持“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决心,“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忘随人脚后行”的果断和魄力,脚踏知识大道,高举传承旗帜,打破因循守旧的牢笼,用创新唱响时代的最强音。(蒋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