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7日
新闻详情-首页

网站首页 >   > 详情

“我为群众办实事”如何走深走实?

2021-05-10 08:49:41 网信办

“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践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纷纷结合实际,多措并举,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努力将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落实情况,也是检验队伍成色的一块试金石。不少党员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的深入实践中,帮助群众解决了身边难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点赞”。但在具体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有所欠缺,工作开展情况与群众期望存在差距的问题,仍然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唯有主动转变工作理念,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升工作质效,才能真正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走到基层群众的心坎上。

主动转变工作理念。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群众、扑下身子、挑起担子。但对于一些长年在机关工作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出家门、进校门、入机关门”的年轻同志来说,群众观念和群众工作能力是必须“补”上的重要一课。如果从情感上就与群众有一定距离,工作上又怎么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呢?解决这个问题,教育是基础,机制是关键。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唤醒他们的群众意识,着力解决不主动、不适应、不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问题,切实增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安排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同志到乡镇、村居、企业服务、信访接待等一线岗位交流锻炼,增进群众感情,强化为民宗旨。坚持把群众工作成效作为党员干部选拔、奖惩的重要依据,树立正确激励导向,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立足岗位职责,主动联系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我为群众办实事”,关键在一个“实”字。要学习毛泽东同志开展“寻乌调查”的精神,到基层去掌握第一手资料,搞清楚群众的实际需求,这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群众遇到的问题在基层、在身边得以解决。要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主动变“我能为群众做什么”为“群众有什么需求,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开展群众工作,决不是摆花架子,更不能满足于出台一些纸面上的工作制度或服务承诺,党员干部是到基层来“走过场”的,还是真诚与群众交心,当群众“主心骨”的,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不仅要主动来到群众身边,更要自觉走进群众心里,这样才能真正体察民情、掌握民意、赢得民心,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举措。

切实提升工作质效。“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必要认真思考为什么到基层去、到群众身边做什么的基础性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切实增强工作针对性。要围绕群众长期多次反映的棘手事、困难事,做到有目标、有任务下基层,既要带着问题,更要带着政策、带着具体措施,有准备地“对症下药”。对于涉及多部门的疑难复杂问题,要事先做足功课,有效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做到立足实际,立说立行,特别是要及时解决好一些当前亟待解决,或者现场能够即时解决的具体问题,积极破解困扰基层的“瓶颈”难题,进而有效打开工作局面,赢得群众肯定和欢迎。(撰稿人:王慰)


8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