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7日
新闻详情-首页

网站首页 >   > 详情

让“四史”成为青少年人生路上的明灯

2021-05-18 09:17:39 网信办

清代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要求,教育系统要努力让“四史”成为青少年人生道路上的明灯。

挖掘红色资源,学习身边的人和事。各个地方都有相应的本土“红色资源”,比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建筑”,还有历史文化名人的光荣事迹等。这些都是青少年“四史”学习的宝贵资源,因为本土性的特征,加深了亲切感、减少了距离感。以姜堰为例,这里有陈毅元帅指挥战斗的曲江楼,有高凤英、徐克强、陈兴泰的感人事迹,有苏维埃公园,还有姜堰中学“五四堂”、姜堰第二中学“烽火千佛寺、风雨都天庙”的历程,让“四史”成为姜堰青少年人生路上的明灯,就是要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当作最生动的教材,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系统梳理党史、教育史,促使青少年更好地继承革命传统,赓续精神血脉。

聚焦学生实际,繁茂心中的根和叶。广大青少年,因为年龄、阅历、生活的环境以及思维方式等主客观因素的不同,导致他们的学习方式也必然是不同的。“四史”学习教育和其他所有学习教育一样,只有学习的方式契合学习者的实际,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成效。让“四史”成为青少年人生路上的明灯,共青团、少先队和“业余党校”的群团组织,需要围绕“学习英雄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等主题,开展“红色故事大家讲”“红色歌曲大合唱”“红色足迹大寻访”“红色基因大传承”“红色氛围大营造”等红色文化大教育系列活动,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他们正确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开发系列课程,架构知识的梁和柱。站在教育工作的角度,课程是学校育人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必走路径。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积累了一大笔珍贵的历史财富和瞩目成就,让“四史”成为青少年人生路上的明灯,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学科特征和校情、师情、生情等实际,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资源中整合课程建设的要素,系统化、体系化、条理化地架构学习教育的“四梁八柱”,创造性地编写校本教材,开展校本实践,让广大青少年在“四史”学习和学科学习的融合中,聆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高杰)

78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