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满”三候中汲取“小得盈满”的智慧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这是欧阳修的《五绝小满》,那和熏风一样温柔质朴的词句,真是写进人的心田里。村落的月明之夜,晚风徐徐,花瓣纷纷,田垄上的麦子沙沙作响,鸟啼虫鸣声中仿佛能听到麦子们拔节生长的声音,一切都是那么的静谧美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小满”,春夏之交,将满未满,所以一切都在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厚积薄发,这大概就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了。正如这田垄低头生长的麦子一样,我们也要抓住这“小满”时节,砥砺奋进、蓄势待发,在“三候”中积蓄启航再出发的能量。
一候“苦菜秀”,从苦菜中汲取政治营养。“苦菜苦,花儿黄,又当野菜又当粮,红军吃了上战场,英勇杀敌打胜仗。”民谣唱出了红军长征途中苦菜为伴度过的那段峥嵘岁月,所以苦菜也被誉为“红军菜”“长征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红军一边吃着苦菜,一边就是带着这个信念,才走完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党员,站在“十四五”规划的起点上,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要拿出“吃苦菜”的劲头、“逆行者”的姿态,不怕苦、甘吃苦、能吃苦,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锻造如磐信念、如铁意志,勇往直前、迎难而上,奋力书写好时代赋予的“新答卷”。
二候“靡草死”,在除草中汲取初心力量。任弼时在延安枣园工作期间,一次,一位老农告诉他:“地里的杂草长得比庄稼还快,大家都忙不过来。”翌日清晨,他便头戴草帽,身穿便装,扛着锄头,带领一批机关干部、战士,支援农民除草。除去的是杂草,留下的是人心,任弼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做到了“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模范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作为成长在国旗下的“后浪”,也要除去思想的杂草、清理精神的顽疾,秉持一份执着和专注,坚守初心和使命,弘扬一心为民的“工匠精神”,用实际行动履职尽责、砥砺奋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
三候“麦秋至”,从麦穗中汲取谦逊的修养。小满时节,夏天刚刚开始,为什么叫第三个物候要叫“麦秋”呢?东汉文学家蔡邕在他的《月令章句》中解释说,“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意思是各种农作物以初生为春,成熟为秋,小麦在初夏成熟,所以此时就是小麦的秋天。“小满不满,芒种开镰。”虽此时小麦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还不能急着收割,所以更讲求耐心和毅力。人生亦有这样的阶段,“水满则溢,人满则忌”,所以我们要时刻怀揣着一颗谦逊、未满的心,不断向书本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高筑墙,广积粮”,将自己的“小满”慢慢灌注成“大满”。(沈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