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缪力同心,全民书写高考“答卷”
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如约而至。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高考就变成了“鲤鱼跳龙门”一样的存在,即使“头悬梁锥刺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十二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们也要用知识改变命运。高考,已然成为改变青年命运的重举,成为实现人生跨越的门票。现如今,高考不单单是学生个体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家庭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兴衰的一件大事,全社会都将凝聚共识、缪力同心,建立起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之力的“高考关爱阵线联盟”,为高考保驾护航。
学校打好“暖心牌”。临近高考,学校已经不再为了分数向同学们“极限施压”,而是转换方式、转变重点,致力于抚平同学们的紧张情绪,为考试做最后的精心准备。今年,在广州、湖南等地,高考前夕,平时一脸严肃的男老师穿上旗袍,祝同学们“旗开得胜”,通过活泼搞笑的形式,帮助学生放松到最好状态。同时,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学校严格执行科学精准的防疫措施。例如:南京市雨花台中学考点,学校为了防疫需要,配备了5个防疫隔离备用考场,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的考生,按程序转移至备用隔离考场……据悉,江苏全省共设976个备用隔离考场,为广大考生营造了安全有序的考试环境,切实筑牢防疫防线。
家庭打好“贴心牌”。里是考场,外是“战场”。每年高考,数不尽的家长顶着熊熊烈日在各个考场外面“蹲守”,漫漫陪考路,内心非常紧张,但看到孩子时却又装作若无其事,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传递给孩子不好的情绪。不仅如此,送考的家长们为了讨一个“好彩头”,在衣服、道具上费苦心,“大做文章”煞。穿旗袍,旗开得胜:手持向日葵,一举夺魁;绿色衣服,一路绿灯……各种“奇思妙想”,显可爱,更显贴心。
社会打好“爱心牌”。我们欣喜发现,社会各界在高考时刻,都会自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到保障高考顺利进行的行动中来,各级党委政府也高度负责履行职能,共同打造一个积极良好的高考环境。在江苏淮安,消防员为考场外的家长准备了免费的绿豆汤消暑;各地出租车司机组成“爱心送考队”,为高考学生保驾护航;在江苏无锡,针对备考期间工地、广场舞等噪音扰民问题,政府严防严控,积极引导,为广大学子开启“静音”模式。这些共同助力高考的爱心行动,写满了全社会对考生的祝福与期望,也标注出社会文明的新高度。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2021年度的高考已然敲响,在这场“仪式感”满满的“举国行动”中,我们看到了亲朋好友的关心呵护,看到了学校老师的不懈付出,看到了整个社会对高考的强大支持……无数的人为这短暂的3至4天默默奉献。1078万考生只要能保持沉着冷静,尽力考出自己的最好成绩,就是对自己青春、对整个社会写出的最美答卷。(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