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三个一”中砥砺初心“三向”
忆峥嵘岁月,学百年党史,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三个关键的“一”,并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扣好“一粒扣子”,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校准目标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曾告诫青年人,“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无论是蘸着墨汁吃粽子的陈望道,还是创办《新青年》的陈独秀,亦或是高举十月革命旗帜的李大钊,他们都用鲜活的事例展示了“坚守信仰、砥砺前行”的崇高热情,为中华民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初心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从烈士事迹中汲取红色力量,筑牢精神之基;从先锋模范中汲取担当力量,永葆青春本色,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做一心向党、衷心为国的“守护人”。
当好“一粒种子”,在聚责攻坚克难中树立担当志向。袁隆平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一颗种子从破土到含苞,需要冲破累土与石砾,经历日晒和雨淋,正如冰心诗中所写“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青年干部正处于人生的拔节生长期,面对磨砺、打击,我们要拿出不怕苦、不怕难的吃苦精神,静下心、沉下身,常反思、多总结,时刻怀揣着一颗谦逊、未满的心,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基层学,推动能力和素养“双提升”,成为一粒吃苦耐劳、实干担当、坚韧不拔的“好种子”,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最终实现触底反弹、乘风破浪、直挂云帆,做攻坚克难、搏击风浪的“带头人”。
用好“一面镜子”,在恪守为民情怀中彰显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群众的“表情包”就是我们工作的“晴雨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回顾百年党史历程,我们党也始终以一颗“匠心”坚守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而今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也是立足从影响群众生活的“关键小事”做起,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作为党员的我们,要用脚板丈量民情,用真心收集民意,用好民生这面“镜子”,不忘初心、不弃微小,以“为民情怀”加热“民生温度”,做为民服务、破题解困的“贴心人”。
初心凝聚力量,使命催人奋进,奋斗成就辉煌。我们每一位都要扣好“一粒扣子”、当好“一粒种子”、用好“一面镜子”,时刻坚定理想信念,高举红色旗帜、赓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秉持一份执着和专注,坚守初心和使命,弘扬脚踏实地为民服务的“工匠精神”,用实际行动履职尽责、砥砺奋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争当新时代新征程的杰出先锋!(沈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