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6日
新闻详情-首页

网站首页 >   > 详情

全力绘好河湖长制高质量发展“三链图谱”

2021-10-13 10:20:05 网信办

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水利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已全部建立河湖长制,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湖长达到120余万名。数据的背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国实践,也是河湖长制从“有名”走向“有实”“有能”的精彩蝶变,更是河湖面貌显著改善、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攀升的集中体现。

守护万顷碧波,惠泽民生福祉。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全国各地广大河长湖长切实扛起使命担当,扎实推进河湖综合治理,奋力投身碧水攻坚“主战场”,让秀水环城、清流绕村、碧波荡漾,让越来越多的河湖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取得了前史未有的成效。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将人民群众对更优水生态、更靓水环境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全力绘好“三链图谱”,推动河湖长制实现高质量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更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要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格局构建“责任链”。目标明确了,就须压实责任。责任就是担当,更是付出,还是使命。要全面厘清各级河湖长、河湖长制成员单位及属地的职责,明晰上下、左右和内外关系,建立协同保障机制,全方位多维度合力推进,重点围绕水质提升、水患治理、水景美化明确职责任务,跟踪督查考核,确保各类涉水问题有交必办、有办必果、有果必久。各级河湖长制办公室要发挥“老娘舅”作用,传导压力动力,让责任之弦奏出激越高亢的和声;要“借力发力”,争取各级河湖长的支持,依托“钦差大臣”巡河,让急需解决的问题进入视线、提上日程,确保快速处置;要组织引导河湖长制成员单位及属地,发挥协同治理作用,既保证“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又达到“1+12”的效果。

要以生态优先、匠心有为的智慧构建“治理链”。河湖长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归根到底要打好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水文化传承的组合拳,固化系统治理链条,着力生态幸福河湖建设。要“轮流坐庄”。让每个河湖长制成员单位各司其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综合整治。强强联手,强势推进点源、面源、内源等各类污染源治理,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清洁河湖行动”,增强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效性,确保河湖治理保护取得实效;要堵疏结合。无论综合整治,还是专项整治,要坚持有进也有退,“进”就是依法取缔、铲除顽症、以儆效尤,“退”就是以人为本、便民执法、赢得支持。

要以人水相融、同频共振的担当构建“管理链”。河湖管理不分家,人水和谐是一家。要集成整合各级河湖长力量、成员力量、属地力量、社会力量和智慧力量,拧成张弛有度、坚韧有力的管理链。要联合强链。借助河湖长制联席会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全面性、阶段性、专项性工作的会商联办,及时总结,抓差补缺,转段提升,拓展成效;要并联强链。并联电路原理告诉我们,各并联支路两端的电压等于电路的总电压。如果将河湖长制成员、属地比作各个支路,将河湖长制工作任务比作总电压,那么管理中就会对等承压、协力同心;要串联强链。串联电路原理告诉我们,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如果将社会公众、社会组织、先进技术等多方力量比作各个分布电路,一旦串联、通联起来,就会层层分压、共撑大局。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高质量推进河湖长制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举措,让我们大力践行“两山”理论,铆足干劲、迎难而上,向水而为、向美而行,精心绘就责任链、治理链、管理链“三链图谱”,全面掀起河湖长制高质量发展新浪潮,助力“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许健)


85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