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6日
新闻详情-首页

网站首页 >   > 详情

善待每一颗粮食,让手中饭碗端得更牢

2021-12-09 10:10:10 网信办

“民以食为天”,粮食关乎着每个人的健康。粮食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永恒并且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我国自古就重视农桑,人之伊始就是从吃东西填饱肚子开始的,再之才有用衣物来蔽体遮羞。我国古代历代都是重农抑商,把农业放在首位,由此可见农业的重要性。在当时和现如今粮食都是国家重要的储备物资。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那个粮食极度匮乏,还没有杂交水稻的时候,食物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还发生了更加恶劣的天灾,导致全年都没有收成。当时那个年代啊,因为这些情况,民不聊生,饿死了许多人,所以现在的老一辈异常珍惜和节约粮食。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厉行节约,反对粮食浪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意。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其实并不难,只要将节粮爱粮意识常记于心,吃饭时适量盛饭,合理利用剩饭剩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这些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不仅能切实节约粮食,还能折射出新时期人们的精神品质。

粮食问题无小事,自然就要够重视。从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到发起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掀起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桌新风;从坚决清理整顿“舌尖上的浪费”“酒桌上的应酬”等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突出问题,到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一系列有力整治举措使得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全党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

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是时代的要求,是文明的呼唤,是对劳动者的尊重等方面突出了爱粮节粮的重大意义。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学生要争做到爱粮节粮的宣传者,向社会广泛宣传;做爱粮节粮的实践者,从自身做起,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做“光盘”的楷模;做爱粮节粮的推动者和传播者。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倡导科学、文明、适度、节俭的粮食消费方式,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张斌)


9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