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新形势下,要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发挥政策优势、强化党建引领,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健全工作机制,衔接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低收入群体最怕因病因灾因残返贫,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保障救助,“兜”起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要按照“四个不摘”的总体要求,保持各项帮扶政策的总体稳定,依托社会救助综合平台,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打通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织密兜底保障网;要完善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建档立卡人员、“两易户”等低收入群体,常态化落实好防贫预警监测和联系帮办制度,形成“及时核查发现、风险预警、动态救助清零”管理闭环。要分层分类落实救助措施,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家庭,及时给予救助,形成“防贫保救助+政策保障+社会救助”的救助保障机制。
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做大做强产业才能为乡村振兴赋能长远,为脱贫攻坚成效提供强力支撑与保障。要围绕产业布局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形成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经济薄弱镇村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依托现有资产资源,积极开发沿街商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光伏发电等项目,实现资产资源有效盘活;要持续加强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培育,积极实行“公司+村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产业带动利益联结机制。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保障。要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充实配强乡村振兴工作力量,建立富民强村帮促行动议事协调机制,切实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帮促工作合力;要积极培育“双带型”基层干部,将支部建设植入产业发展之中,以选树一批“项目书记”为切入,培植“项目书记”典型,构建“支部+合作社+基地+低收入农户”机制,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要培育“领头雁”,提升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将其锻造成为乡村振兴“一线指战员”,引导广大党员当先锋、作示范,把标杆立在产业发展一线、把作用融入基层治理一线、把关爱送到基层群众一线。(卢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