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新”
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11月8日,《人民日报》)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美丽中国气象万千。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引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履铿锵、举世瞩目,呈现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新气象。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新”在人们越来越高的“蓝天获得感”。生态环境好不好,空气是“重要一环”。为坚决“啃下”大气污染防治这块“硬骨头”,我们持续优化顶层设计,注重源头治理,精准实施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大气治理攻坚行动,稳步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及时启动碳达峰碳中和计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们的“蓝天获得感”越来越高。据统计,“十三五”末我国337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较“十二五”末上升逾10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较“十二五”末下降3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8%,比2005年下降约48%,蓝天保卫战步步为营,成效显著。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新”在人们越来越足的“碧水幸福感”。为政之要,其枢在水。总体来看,我国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气势恢宏的治水兴水“史诗”。在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接力”中,我们以推行“河湖长制”“断面长制”为抓手,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保护修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打出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传承水文化等“组合拳”,做活水文章,做优水生态,让每条河流每个湖泊都能造福人民、泽被百姓。“十三五”末,我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较“十二五”末提升了18.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较“十二五”末降低了8.2个百分点,长江干流历史性实现全线Ⅱ类水质……我国生态幸福河湖建设如火如荼,不断创造新奇迹,解锁中国“治水密码”。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新”在人们越来越强的“净土安全感”。“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坚决扛起净土重任,树立全局意识、底线思维、问题导向,配套出台了森林法、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系列法规条例,全面推行“林长制”“土长制”,持续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城乡污水管网建设、禁止洋垃圾入境等工作,并设立了大熊猫、武夷山、三江源、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等一批国家公园,全面加快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进程,为全球打赢净土保卫战提供了“中国方案”。据悉,“十三五”末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县域比例超46%,已知物种及种下单元数达122280种,建立了47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81处国家地质公园、67处国家海洋公园,森林覆盖率逾23%,人们的“净土安全感”大幅增强。
新征程呼唤新使命,新气象更需新担当。迈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乘风破浪、乘势而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奋力谱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的辉煌篇章。(陈立俊 孟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