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牵手,共建法治国家
普法教育是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这是基于我国国情,推进法治进程的有效手段和途径。2001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我国通过设立“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公民权力和义务对等、依法治国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观念,有效树立了宪法权威。
让依法治国更加深入人心,立法要完善。“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依法治国,立法必须先行。新思想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要推动依法治国步伐不断向前,必须提高时效性,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进一步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增强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使新出现的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得到妥善解决。
让依法治国更加深入人心,执法要规范。“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进一步规范执法,需要弘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知法犯法、违背人民意志、损害人民合法权益等不良现象坚决纠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效率,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最大限度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让依法治国更加深入人心,守法要牢记。“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作为治国之重器,只有让法治成为一种“国家信仰”,才能为法治中国提供最坚强的支撑,为社会繁荣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带来强大持久的动力。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经济社会建设,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平安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从实施国家宪法日到开展宪法宣传周,从学龄儿童到耄耋老人,从行政机关到广袤农村,从网站到手机微信,一个人人参与法治建设、全民大普法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正渐渐深入人心。(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