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治管并重 蝶变美丽乡村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预计到2025年,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十四五”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行动指南。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全国各地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坚持管治并举、综合施策,坚决向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宣战”,全面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我国乡村风貌、群众观念、生活品质均发生可喜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8%以上,收运处理生活垃圾的自然村比例达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5.5%,开展清洁行动的村庄达95%以上,各类美丽宜居村庄逾5万个……成效不胜枚举,经验弥足珍贵。
新征程面临新挑战。当前,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但相比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等要求趋势,我国农村人居环境仍客观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参与不充分、管护机制不健全等“短板”,亟待深度破解、统筹推进、整体提升。
坚持整治推进与长效管护并举,才能更优质态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推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先进经验,在“治”和“管”上全力以赴、纵深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提升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水平。在治理维度,要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庄清洁等专项行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在管护维度,要坚持建管并重,更加突出农民主体作用,在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的同时,创新运用积分制、“红黑榜”、议事会等方式,深化“美丽庭院”“美丽村庄”创建示范带动,充分激发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涵养文明乡风,共建美丽家园。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来没有“休止符”。我们要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跑好“五年整治”接力赛,全面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热潮,持续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效,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宜居感、幸福感,不断厚植“美丽中国”新底色,持续汇聚“乡村振兴”强动能。(陈立俊 孟俊敏)